首页分泌、代谢、营养和肾脏疾病坏血病正文

坏血病病因病理

(一)来源与性质人类由于缺乏葡萄糖内酯氧化酶,不能将葡萄糖-γ内酯转变为维生素C,需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以桔、柚、柠檬、蕃茄、山楂、豆芽、辣椒等新鲜果、菜含量最丰富;动物类食品中以肝、肾等含量较多,谷类及乳制品中含量甚少。维生素C是无色结晶体,水溶性,在干燥和避光条件下颇稳定。快速冷冻食物中不受破坏,溶液中的维生素C,如遇铁、铜等金属,或在pH7.6以上碱性液易氧化分解,所以洗煮蔬菜时间不宜过长,并不宜倾倒菜汤,泡、腌蔬菜时维生素C丧失亦甚多。

(二)生理作用维生素C在小肠各部分均可以吸收,以空肠吸收为主。其主动吸收过程和葡萄糖相似;胃酸缺乏时吸收减少;口服1~11/2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维生素C蛋白结合率低,在代谢旺盛的组织中含量丰富,但体内贮存少,体内半寿期为16天。维生素C由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健康人血液含量约48.3~79.5μmol/L,含量与每日摄入量成正比。维生素C每日需要量成人约75mg,孕妇100mg,哺乳期妇女150mg,儿童30~50mg,生后第一周的早产儿因饮食中含大量酪氨酸,应增加维生素C至每日100mg。血中维生素C超过饱和量(平均79.5μmol/L)时,尿中排出增多,如低于11.4μmol/L时,尿中不再排出维生素C。

维生素C具有广泛生理功能,现将其主要方面分述于下:

1.参与体内羟化反应体内许多主要物质的合成与分解,都需经过羟化反应;如胶原生成,类固醇激素或其它类固醇化合物的合成或分解代谢,以及各种药物或毒物的生物转化等,例如维生素C是脯氨酸及赖氨酸羟化酶的辅因子,催化胶原蛋白肽链上脯氨酸与赖氨酸,成为羟脯氨酸及羟赖氨酸。胶原蛋白含有12%羟脯氨酸及少量羟赖氨酸,是组成胶原蛋白四级结构的重要物质,维生素C缺乏时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使骨、牙、毛细血管间壁组织的间质形成不良,发生出血现象。维生素C并参与酪氨酸及色氨酸羟化,脱羧合成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坏血病患者由于上述神经介质合成障碍,可因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而致猝死。大量维生素C能促使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胆固醇含量下降。

2.维生素C在治疗贫血中的作用维生素C能促进肠道中铁的吸收,促进血浆转铁蛋白中的铁转移到铁蛋白,储存体内;并对网状内皮细胞释放铁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参与Fe3+还原为Fe2+,使亚铁络合酶的SH基处于活性状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并参与叶酸在体内还原为四氢叶酸,并防止甲基四氢叶酸变为不可逆的氧化产物(甲酰叶酸),因此维生素C是治疗贫血的重要辅助药物。但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维生素B12失活。

3.维生素C与抗体生成免疫球蛋白中的二硫键(S-S),均由二个半胱氨酸组成。机体摄入的食物蛋白质含大量胱氨酸,需体内高浓度的维生素C将胱氨酸还原成半胱氨酸,以利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4.大量维生素C可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近年有人发现癌瘤病毒能使正常细胞内cAMP含量下降,而使细胞发生恶变。并认为提高细胞内的cAMP含量,可使恶变细胞再转为正常。但临床应用维生素C预防与治疗癌症的作用未被证实。

维生素C的副作用过去认为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C对机体无害,过量可由尿中排泄。但近年证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产生以下副作用①尿中排出的草酸显著增高,可能发生尿路草酸盐结石。在肾结石、痛风、半胱氨酸尿症等病人应慎用。②可能降低妇女生育力,影响胚胎发育。故主张妇女服用维生素C量不超过每日2g;生长期儿童服用大量维生素C,易致骨病。③每日服用维生素C1g以上可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尿频;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晕厥;长期大量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坏血病化验检查

下一篇:坏血病和败血病是否一样?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