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端午节专题正文

五月逢端午 菖蒲为剑艾为虎

菖蒲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五月初五因有两个“五”相遇,故简称为“重五”。因“端”字有初始之意,故“初五”可称为“端五”。“端五”衍变为“端午”又因何故?原来,按照中国传统的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农历的正月从寅月开始,五月即是午月,故“端五”又称“端午”。而午时为阳辰,又称为“端阳”,午月与午时,两午相重而又称“重午”。“端午”最终盛行而确立为节日,实因避讳而来。唐代时,因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为八月初五,为避“五”字讳,当时的宰相宋璟提议以“端午”作为正式的节日名称。

端午节所演变的生活习俗,追溯起来,有古代普通民众的“卫生防疫节”之实。习俗内容中就有为攘除“五毒”(指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或蜘蛛)而祭出的菖蒲剑。五毒是中国民间常见的有毒动物。端午节时值农历五月,进入仲夏,五毒并出,最容易发生疫疠流行,因此古人把端午这一天看成毒月恶日。这种认识自先秦时代即有,视五月为“毒月”,五月初五为“毒日”,于是在民间形成端午以艾叶、菖蒲等香草驱除毒邪的习俗。古人选择端午这一天开展卫生防疫活动,正符合健康防病的实际需求。古人有在屋中贴五毒图的民俗,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寓意将毒虫刺死,除害免灾。

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有端午时节民众“以艾为虎,菖蒲为剑”,悬于门户驱邪避晦的习俗。端午时节“蒲艾簪门”,从古昔到今朝,艾草与菖蒲并重,在南方有很好的绵延。

民间常把艾草、菖蒲和大蒜并称为“端午三友”。端午节这天,人们普遍以艾草、菖蒲和大蒜这三种“武器”驱毒避邪。《诗经》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诗句。五月是观赏菖蒲的佳时,端午时节,蒲草青青,故农历五月又被称为“蒲月”。

我来采菖蒲 服食可延年

苏轼称赞菖蒲具有“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伴,不待泥土而生”的特性,并用诗赞美石菖蒲:“碧玉碗盛红玛瑙,井花水养石菖蒲。”“斓斑碎石养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其实,菖蒲起初是被当作仙草灵药来看待的。东晋葛洪《神仙传》中载有汉武帝刘彻游嵩山,遇九嶷山仙人点拨,服食菖蒲以期延年益寿的故事。李白根据上面的神话传说,把瑰丽的想象写进了《嵩山采菖蒲者》诗:“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嶷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清末翰林吴增甲有行楷诗轴写道:“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我颜色好。”落款处写“服食家重之”,其意即谓石菖蒲服之可助延年长生。

石菖蒲之所以被誉为“神仙之灵药”,是由于石菖蒲曾被古代道家或仙家用作重要的服食药物之一。仙药是不存在的,但石菖蒲确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这正如《神农本草经》所记述的“久服轻身、延年、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等。可能缘于古人在服食中发现其对人体抗衰延年有益处,如《备急千金要方》曰:“七月七日取菖蒲为末,酒服方寸匕,饮酒不醉,好事者服而验之,久服聪明。”王秉衡《重庆堂随笔》有:“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石菖蒲醒神益智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惊恐不得卧、健忘、耳鸣、耳聋等,常与远志朱砂茯苓等同用,成方如安神定志丸。宋代《医心方》载一“神仙延年不老方”,用石菖蒲、人参、远志、茯苓、菊花水煎服,原书注“令人年少,耳目聪明”。以上两方用石菖蒲为主药,是其主“延年”功效的体现。

菖蒲在延续着千百年来文化魅力的同时,自《神农本草经》肇始,中医一直以来都把石菖蒲作为一味治病良药。石菖蒲药味辛、苦,性温,入心、胃经,功能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临床主治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等。《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菖蒲“主风寒湿痹,……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等功效,现今主要体现在石菖蒲用于化湿、开窍、豁痰等方面。《神农本草经》谓石菖蒲“开心孔”,从心主神明之“心”理解,则当是其益智作用的总结。宋代《太平圣惠方》记载:“菖蒲酒,主大风十二痹,通血脉,调荣卫,治骨立萎黄,医所不治者。”明代《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萎,久服耳目聪明……”足见菖蒲酒有强身健体之效。

传说宋朝名人陆游(1125~1210年)与妻子唐琬婚后不久,唐琬患了尿频症,昼夜排尿不止。一天,已成名医的好友郑樵(1103~1162年)来访,见唐琬身体消瘦,面色憔悴,遂自荐为她诊治。郑樵将石菖蒲与黄连等分研末,让唐琬用酒冲服为治。唐琬依法服用数日后,果然病症全消。陆游很感激郑樵用石菖蒲治好了妻子的病,于是写下了《石菖浦》:“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提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诗中赞扬的是石菖蒲,细根、多节是优质石菖蒲的特点。宋代王十朋《石菖蒲》诗曰:“天上玉衡散,结根泉石间。要须生九节,长为驻红颜。”

人间一雅草 史书故事生

种菖蒲还发展成为一种文人的清玩,因此得“天下第一雅草”之称。菖蒲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石菖蒲、水菖蒲及菖蒲的变种钱菖蒲(金钱蒲)等。什么是药用的正品呢?李时珍说:“生于水石之间,叶具剑脊,瘦根节密,高尺余者,石菖蒲也。”菖蒲供药用者,《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记载仅以“菖蒲”为正名,而其后的历代本草多是以“菖蒲”为名来叙述的,而且在药材中有时确实混杂了不同品种。至明代陈嘉谟《本草蒙诠》中,才将“石菖蒲”列为药材正名。从《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菖蒲“生池泽”“一名昌阳”进行考证,有人得出结论,认为当系水菖蒲(别名泥菖蒲、白菖蒲)的可能性大。但后世如《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所记载的均为细根的石菖蒲,这可能是经过临床验证筛选之后的结果。因为后世认为大根的水菖蒲质量较次,加之古代文献中还认为水菖蒲不可久服,而石菖蒲可以久服,所以石菖蒲的药用地位被确定下来,被用于临床并延续至今。

人们还赋予菖蒲以人格,把农历四月十四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在《礼记·月令篇》中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菖蒲栽培可谓历史久远。六朝佚名《三辅黄图》有语:“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树,有菖蒲百本。”关于石菖蒲的种植,北宋苏东坡有解说:“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联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这种栽种方法是取扎根于石上的野生石菖蒲,置于清水盆中莳养,此谓之“附石法”。这种方法在宋代颇为流行,是植蒲古法。今人植菖蒲,多种于沙质土之中,或以石子拥其根部谓水培者,古人的附石法已然难得一见了。

《后汉书》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凉州酒的故事,其中石菖蒲便是凉州酒的主要原料。陕西扶风有个人叫孟佗(字伯郎),极想当官,但又缺才无功,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不惜重金买了一斛(十斗为一斛)凉州酒,送给当朝宰相张让。张让收到此酒,饮用后觉腋下生风,飘飘欲仙。虽然醉了三天,但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醇香甘洌之美味萦绕脑际,口中似乎隐隐有余香。于是下令封孟佗为凉州五品刺史。一斛凉州酒换来五品刺史的官职,可见其珍贵及身价不凡。不过这却成就了行贿受贿之实,变成了一桩肮脏的交易。几百年之后,唐朝诗人刘禹锡讽刺道:“为君持一斛,往取凉州牧。”宋朝苏轼也有诗讽刺说:“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端午健康习俗知多少

下一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