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重阳节专题正文

诗词中的三种茱萸及其药用价值

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记长楸走马,雕工榨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这首《紫萸香慢》为南宋词人姚云文的作品,通过回忆南宋在重阳节传赐茱萸这一盛事,今昔对比,抒发作者的怀念故国之情。词牌《紫萸香慢》由词中“紫萸一枝传赐”句而来。重阳节将茱萸赏赐朝臣的习俗由来已久,如杜甫《九月五日》曰:“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写的是唐代皇帝将茱萸赏赐朝臣的习俗。

除佩戴茱萸香囊外,古代重阳节插茱萸的方式也不一而足。戴叔伦《登高回乘月寻僧》诗“插鬓茱萸来未尽,共随明月下沙堆”,是说把茱萸插到头上;陆景初《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诗“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是说把茱萸插在朝服的大带子上;杜甫《曲江九日》诗“缀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是说将茱萸插到房间里的席上;李乂《奉和九日侍宴应制得浓字》“捧箧萸香遍,称觞菊气浓”,则是将茱萸插在箱柜之上。

插茱萸具有辟恶御寒的养生功效,《风土记》说:“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诗歌也有类似记载,如崔善《九月九日》:“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郭震《子夜四时歌》:“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然而,由于地域辽阔,古人重阳节所插的茱萸并不相同,但都是治病疗疾的良药。

补肝益肾山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诗中的茱萸是山茱萸。因为山茱萸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王维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所以王维家乡兄弟所插的是就地取材的山茱萸。

山茱萸以成熟果肉入药,又名蜀枣、鼠矢、鸡足、山萸肉等。山茱萸性味酸、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功效,用于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的治疗。《神农本草经》将山茱萸列为中品,称其:“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药品化义》载:“山茱萸,滋阴益血,主治目昏耳鸣,口苦舌干,面青色脱,汗出振寒,为补肝助胆良品。”《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山茱萸属收涩药,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与熟地、山药等配伍可治疗肝肾阴虚所致头晕目眩、腰酸耳鸣,如六味地黄丸;与肉桂附子等配伍可治疗命门火衰所致腰膝冷痛、小便不利,如肾气丸;与鹿茸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可治疗肾阳虚阳痿。山茱萸又为固精止遗之要药,与熟地、山药等同用可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与覆盆子金樱子沙苑子桑螵蛸等药同用可治疗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山茱萸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与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可治疗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所致之崩漏及月经过多,如加味四物汤;与龙骨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可治疗脾气虚弱、冲任不固所致漏下不止,如固冲汤。山茱萸还是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可治疗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如来复汤。

温中散寒吴茱萸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插在朱熹头上的紫萸,和姚文云“紫萸一枝传赐”中的紫萸是同一物种——吴茱萸。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地区,入药以“吴地”为佳,故称吴茱萸。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吴茱萸)、根(吴茱萸根)、叶(吴茱萸叶)均可入药。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解郁燥湿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的治疗。《神农本草经》将吴茱萸列为中品,称其“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本草纲目》载:“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本草便读》载:“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药,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现代研究证明,吴茱萸具有促进胃溃疡愈合、双向调节胃肠运动、保肝利胆、镇痛、抗惊厥、降血压、抗血栓、兴奋子宫、收缩支气管、抗癌等药理作用。

吴茱萸属温里药,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与生姜、人参等同用可治疗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如吴茱萸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可治疗寒疝腹痛,如导气汤;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可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如温经汤;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可治疗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如鸡鸣散。吴茱萸又为治疗胃寒呕吐之常药,与干姜甘草同用可治疗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如吴茱萸汤;与半夏、生姜等同用可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和黄连配伍可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之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如左金丸。吴茱萸还是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

吴茱萸叶性味辛、苦、热,归肝、胃经,具有散寒、止痛、敛疮的功效,用于霍乱转筋、心腹冷痛、头痛、疮疡肿毒的治疗。吴茱萸根性热,味辛、苦,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行气、杀虫功效,用于脘腹冷痛、泄泻、痢疾、风寒头痛、经闭腹痛、寒湿腰痛、疝气、蛲虫病的治疗。

食药两用食茱萸

“椒专佞以慢幍兮,榝又欲充夫佩帷。”(屈原《离骚》)诗中的“椒”指的是花椒,“榝”便是食茱萸,食茱萸是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樗叶花椒的成熟果实。花椒和食茱萸是同属植物,屈原将二者并举,是因其除外貌相似外,功用也颇为相似:它们都是常用的辛香调料,都可药用并且药效相近。诗中屈原将其比作奸佞小人,或许是不喜欢辛辣味道的食物吧!但唐代东川诗人李颀和屈原的观点不同,他在《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说:“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李颀对以食茱萸为佐料制作的汤饼很是赞赏。在辣椒传入中国前,食茱萸是重要的调味品,和花椒、姜并称为“三香”,是川菜辣味香料的主要来源。

食茱萸又名樗叶花椒果,性味辛、苦、温,具有温中燥湿、健脾杀虫的功效,用于腹脘冷痛、食少、泄泻、久痢、虫积的治疗。《天目山药用植物志》载:“(食茱萸)芳香健胃,祛风,治中暑脘腹冷痛呕吐,久痢,虫积。”《食物中药与便方》载:“(食茱萸)温中、燥湿、暖胃、健脾。”

食茱萸的树皮(浙桐皮)、叶(樗叶花椒叶)、根(樗叶花椒根)也可入药。浙桐皮性平,味辛、微苦,归肝、脾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利小便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跌打损伤、腹痛腹泻、小便不利、齿痛、湿疹、疥癣的治疗。樗叶花椒叶性味苦、辛、平,煎水外洗或研粉撒,可治疗毒蛇咬伤、外伤出血。樗叶花椒根性味苦、辛、平,有小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腹痛腹泻、小便不利、外伤出血、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的治疗。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王昌龄《九日登高》)重阳佳节,佩戴茱萸,既是千年风俗的传承,也是古人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斗转星移话“重九”

下一篇:吴茱萸:重阳节的标志物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