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从起源上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肿瘤可发生于颅内各种组织,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又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具有较完整包膜、不浸润周围组织及分化良好,恶性肿瘤生长较快、无完整包膜和明显界限、呈浸润性生长及分化不良。
颅内肿瘤的平均年发病率为10/ 10万人,即每1万人中每年约有1名颅内肿瘤的新病例发生。颅内肿瘤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85%的肿瘤发生于成年人,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某些肿瘤好发于某一年龄组,不同类型的肿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大部分肿瘤发病年龄高峰是在30~40岁。在多数肿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另外颅内肿瘤的发病部位往往与肿瘤类型有着明显关系,这对判断肿瘤的种类是很有帮助的。如垂体腺瘤发生于鞍区,听神经瘤发生于桥小脑角。
发病机理
颅内肿瘤为占位性病变,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其症状的出现早晚取决于:①肿瘤生长的部位。颅后窝及中线的肿瘤因容易引起静脉窦血液回流及脑脊液循环的障碍,症状的出现较早。②肿瘤生长的速度。恶性肿瘤因生长快,症状的出现亦较早。③伴同的脑水肿程度。明显时,症状的出现就早。④病人的全身情况。妊娠、毒血症、呼吸道感染、颅脑损伤等情况下都能使颅内压增高症早日出现。 颅内肿瘤所引起的局灶症状是由于肿瘤的压迫、浸润和破坏作用所引起的。如肿瘤挤压血管,使局部血供发生障碍而引起症状,则只要治疗及时,血供得以恢复,症状即可逐渐逆转。这种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障碍”。如肿瘤侵犯神经组织使之毁坏而引起的症状,虽将肿瘤切除症状也难以逆转,这种症称之为“解剖性障碍”。扩张性生长的肿瘤以产生前一种症状为多见,浸润性生长的肿瘤以产生后一种症状为多见。
颅内肿瘤所引起的最早局灶性症状大多提示脑组织直接受肿瘤影响的部位,因此具有较大的定位诊断的价值。病变晚期当颅内压增高症状已经出现,这时由于脑组织的移位,重要血管或神经受到牵拉或推移,这时所出现的症状就不再具有定位诊断的价值。临床上应特别注意识别。
症状体征
颅内肿瘤的一般性症状是由颅内压增高所引起。可发生头痛与呕吐,精神状态也起变化。昏沉,倦怠,精神迟钝,性格改变,行为异常以及思维活动能力的障碍作为初发症状见于25%恶性脑肿瘤患者。在幼儿中,颅内压的增高可使头围增大。在25%脑瘤病例中可观察到视神经乳头水肿;但未见视乳头水肿不能排除脑瘤或颅内压增高。体温,血压或脉搏,呼吸率的变化不常见,除非发生在濒死前。可以出现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在脑膜瘤与缓慢生长的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瘤中要比在恶性胶质瘤中更为常见。
局灶性的临床表现是由神经组织局部的破坏或受压,或由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所引起,取决于肿瘤的定位。局限性癫痫发作的型式有助于肿瘤的定位诊断。
假性定位体征可出现在长时期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它们包括单侧或双侧外展神经受压引起外直肌瘫痪,由于对侧大脑脚受到小脑幕压迫造成的与病变同在一侧的偏瘫,以及因对侧大脑后动脉受压而发生向病变同侧的视野缺损。
脑疝综合征的出现是由于肿瘤继续扩大,将脑组织推进一些固定的颅内的空隙处;例如,大脑半球的内侧部分可被推移至大脑镰之下。经小脑幕脑疝是指脑组织经过小脑幕切迹的移位。在中央型脑疝中发生双侧性比较对称的脑组织移位;在颞叶疝中则是不对称的颞叶组织锥形体通过小脑幕切迹的移位。这两种脑疝都对生命中枢所在的脑干结构产生压迫。中央型脑疝导致昏迷,中等大小并固定的瞳孔,呼吸改变,头眼反射与前庭眼反射消失(在转动头部或外耳道灌注冷,热水后不能引起眼球反射动作的出现),以及双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