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上药共研为细粉,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5 g,黄芪煎水送下,1日2~3次。
⑤利湿解毒汤(《千家妙方》)
组成:归尾20 g,赤芍、苍术、猪苓、青木香各12 g,土茯苓60 g,乳香、没药各10 g,银花、槐花各15 g,生苡米、冬瓜仁各30 g。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气血虚弱
临床表现:带下绵绵不断,色白或淡红,少腹坠胀,小便清长,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托毒升阳。
处方:仙蕊汤、托毒丸、参芪三甲汤、珠补汤等。
①仙蕊汤(《中医癌瘤证治学》)
组成:生黄芪、仙鹤草、花蕊石各30 g,当归、党参、大小蓟、龟甲、鳖甲、贯众、紫石英各15 g,生牡蛎20 g,白术12 g,山豆根10 g。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②托毒丸(《肿瘤良方大全》)
组成:黄芪、当归各200 g,人参、鹿角胶、熟地、紫河车、山药各100 g,银花300 g。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6~9 g,1日2次。也可水煎服,每日1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③参芪三甲汤(《中医癌瘤证治学》)
组成:生黄芪60 g,党参、薏苡仁、料姜石、丹参各30 g,龟甲、鳖甲、牡蛎各15 g,蛇蜕、蜂房、天南星各10 g。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④珠补汤(《中医癌瘤证治学》)
组成:生黄芪、猪苓、料姜石各60 g,党参、白术各20 g,女贞子、珍珠母、补骨脂、夜交藤各30 g,骨碎补、仙灵脾各15 g,蜂房10 g,蜈蚣2条。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4.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头晕耳鸣,目眩口干,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安,便秘尿赤,带下色黄或如块状,阴道流血量多而色红,舌红苔少,脉弦细。
治法:滋养肝肾,解毒育阴。
处方:三石母汤、知柏地黄汤、桂附汤、滋血汤等。
①三石母汤(《肿瘤良方大全》)
组成:当归9 g,红花6 g,桃仁9 g,三七6 g,花蕊石15 g,大黄6 g,丹皮6 g,紫草30 g,地黄15 g,党参12 g,海浮石30 g,瓜蒌15 g,薏仁30 g,珍珠母30 g,代赭石30 g,土茯苓30 g,半枝莲30 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②知柏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20 g,山茱萸15 g,山药20 g,泽泻15 g,丹皮12 g,茯苓25 g,知母12g,黄柏12 g。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③桂附汤(《兰室秘藏》)
组成:黄柏(为引用)、知母各1.5 g,肉桂3 g,附子9 g。
用法:上药作一服。用水300 ml,煎至150 ml,去渣。食远热服。
④滋血汤(《太平惠民和剂局》宝庆新增方)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