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胸腹症状正文

呃逆

【概念】

胃气上逆,咽喉间频频呃呃作声。《医林改错》谓:“呃逆,俗称打咯忒。”

呃逆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千金翼方》等书中均称为“哕”。至金元时期,《兰室秘藏》将“呕吐哕”混称。《丹溪心法》谓:“凡有声有物,谓之呕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则哕即干呕,乃呕吐之类。故在金元之前的医籍中,呃逆与哕同义,《类经》谓“古之所谓哕者,则呃逆无疑”,金元之后哕即干呕。所以呃逆、哕(干呕)、呕吐三种症状,虽均是胃气上逆的症状,但其表现各不相同。

【鉴别】

常见证候

胃寒气逆呃逆:呃声沉缓有力,胃脘冷痛,得热则减,得寒则甚,口中和、苔白润,脉象迟缓。

胃火呃逆: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胃脘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舌苔黄,脉象滑数。

脾肾阳虚呃逆:呃声不断,气不接续,手足不温,面色苍白,食少困倦,腰膝无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质淡,苔白润,脉沉弱。

胃阴不足呃逆:呃声气促而不连续,口舌干燥,烦渴不安,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鉴别分析

胃寒气逆呃逆与胃火呃逆:二者皆属实证,前者由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外感寒邪深入胃肠,停滞于胃,胃阳被遏,纳降失常,发生胃寒呃逆,属寒实证。后者由于嗜食辛辣之品,胃腐积热,或外感热邪结于胃腑,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肝火犯胃,以致胃火上冲而为呃逆,属实热证。前者呃声沉缓有力,后者呃声响亮有力。前者因胃阳被遏,阳气受阻,故兼见胃脘痞满,得热则胃脘痞满减,得寒则痞满加重,口淡腻等胃寒兼证。后者胃火上冲,故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同时兼见,口臭心烦,小便短赤,大便难,舌苔黄,脉滑数。胃寒呃逆,治以温中散寒,方选丁香散。如寒重可加肉桂吴茱萸以温阳散寒降逆止呃。如夹痰滞不化,胸闷,嗳腐,可加厚朴枳实陈皮等,以行气化痰消滞。胃火上冲呃逆.治以清降泄热,方选竹叶石膏汤加柿蒂,以化痰降逆。如大便秘结,可加大黄,通利大肠以使热下泄。

脾肾阳虚呃逆与胃阴不足呃逆:二者皆属虚证呃逆。前者属阳虚证,后者属阴虚证。脾肾阳虚,呃逆声低不断,气不接续;胃阴不足,呃声急促而不连续。脾肾阳虚呃逆,兼见畏寒肢冷,手足不温,小溲清长等。胃阴不足呃逆,兼见口舌干燥、烦渴不安,舌红绛等。脾肾阳虚呃逆,治以补益脾肾,和胃降逆。方用旋复代赭汤。如脾肾阳虚.畏寒肢冷,大便溏,可加附子白术干姜,以温阳健脾而平逆气。胃阴不足呃逆-治以生津养胃,方选益胃汤加枇杷叶、石斛、柿蒂,以降逆止呃,如胃气大虚,不思饮食,则用橘皮竹茹汤,益气和中。

总之.呃逆一证,有虚实寒热之异,实者多气痰火郁所致,虚证有脾肾阳虚与胃阴不足之别。“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其治疗原则。

【文献别录】

《景岳全书·杂证谟》:“凡杂证之呃,虽由气逆,然有兼寒者,有兼热者,有因食滞而逆者,有因气滞而逆者,有因中气虚而逆者,有因阴气竭而逆者。但察其因而治其气,自无不愈。若轻易之呃、或偶然之呃,气顺则已,本不必治。惟屡呃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气有大逆或脾肾元气大有亏竭而然。然实呃不难治,而惟元气败竭者乃最危之候也。”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恶心

下一篇:吞酸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