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胸腹症状正文

恶心

【概念】

恶心,是欲吐不吐,欲罢又不止的一种症状。《诸病源候论·恶心》谓:“心里淡淡然欲吐,名为恶心”。《景岳全书·杂证谟》云:“虽日恶心,而实胃口之病,非心病也。”

恶心与嗳气(噫)、干呕(哕)、呃逆、呕吐等,均是睥胃病证的常见症状,临床应予鉴别,可参见有关各条论述。

【鉴别】

常见证候

胃寒恶心:恶心或时兼胃痛,或不时泛恶清水、涎沫,得暖则感舒适,遇寒则诸症加重,且有食少,便溏,少气,困倦,舌淡,脉弱等症状。

胃热恶心:恶心,或时兼胃脘灼痛,嘈杂,吞酸,口臭,且有溲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或滑。

阴虚恶心:恶心,或兼剧烈呕吐,口渴欲饮,或饮水即吐,不能食,短气,困倦,舌红少苔,脉细数。

肝胃不和恶心:恶心,或兼呕吐,胸闷,胁痛,口苦,咽干,食欲不振,或妇女月经不调,舌苔薄黄,脉弦细。

伤食恶心:恶心欲吐,嗳腐吞酸,恶闻食臭,胃脘胀满,不欲饮食,舌、脉往往正常。

鉴别分析

胃寒恶心与胃热恶心:二证一寒一热。胃寒者,或由素体中焦阳虚不足,或因过食寒凉而戕伤胃气,前者病程长而虚证明显,后者病程短而无明显虚象。恶心而常兼胃痛,胃阳不足,寒湿不化,故时泛清水、涎沫,遇寒则诸症加重,得暖则缓解。中阳不足者,则有食少,便溏,少气,困倦,舌淡,脉弱等中焦阳虚不足之症状。治当温中散寒降逆,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或吴茱萸汤加减。胃热恶心,或由素嗜膏粱厚味,里热内盛,或感冒暑热,外邪入里,以致胃热气逆恶心,遂有口臭,吞酸,溲赤,便秘,苔黄,脉数等热证表现。治疗里热内盛恶心可用承气汤类加减,而暑热入里恶心可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胃阴虚恶心:恶心常伴剧烈呕吐,或出现于剧烈呕吐之后,多由于热病后期,或经大手术后,胃阴严重不足,遂致剧烈恶心呕吐,不能饮食,甚至水入即吐,口渴、舌红、脉细数,一派胃阴不足之症状明显,治疗应养胃阴、降逆气,方用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肝胃不和恶心与伤食恶心:肝胃不和者,乃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所致,故必兼有胸闷,胁痛,口苦,咽干,脉弦等肝气郁滞症状,治当疏肝和胃,方用柴平汤,或四逆散合二陈汤加减。伤食恶心,乃暴食伤胃所致,致使胃气不降.上逆而为恶心,治当消食导滞,方用楂曲平胃散,或枳实导滞丸等方加减。

总之,“此证之因,则有寒、有食、有痰饮、有秽气、有火邪、有阴湿伤胃、或伤寒疟痢诸邪之在胃口者,皆得有之。若欲察之,但当察其虚实寒热,则尽之矣。盖实邪恶心者,邪去则止,其来速其去亦速。虚邪恶心者,必得胃气大复,其病方愈”(《景岳全书·杂证谟》)。

【文献别录】

《丹溪心法·恶心》:“恶心有痰、有热、有虚,皆用生姜,随症佐药。……恶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宜大半夏汤,或小半夏茯苓汤,或理中汤加半夏亦 《明医指掌》:“盖恶者,畏恶也,当作出声。恶心者,想见饮食即有畏恶之心也。若作善恶之恶,则词理不通矣”(引自《杂病广要》)。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干呕

下一篇:呃逆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