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全身症状正文

呵欠

【概念】

张口舒气称为呵欠。一般在疲倦欲睡或乍醒时发作,多属正常生理现象。若不拘时间,又不在困倦之时,频频呵欠,则属病理表现。

呵欠在古代医籍名。《灵枢·九针》谓“肾主欠"。《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云:“中寒家喜欠"。后人亦称“呼欠”或“欠去欠"(音去)。

【鉴别】

常见证候

肝郁气滞呵欠:时时欠伸,抑郁少欢,精神不振,表情淡漠,胸闷胁痛,嗳气腹胀,或咽中梗塞,如有炙窗,或精神恍惚,善悲喜哭,脉弦细。

气滞血赍呵欠:频频呵欠,胸部憋闷,或心前区刺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情急躁,舌质红或紫暗,脉多沉涩,或见结代。

脾肾阳虚呵欠:精神疲惫,连连呵欠,伴见面色轨白,形寒肢冷,食少腹胀.大便澹泄,夜尿增多,或小便清长,舌淡唇青,脉沉细弱。

鉴别分析

肝郁气滞呵欠与气滞血瘀呵欠:两者都有气机郁滞症状,一是气郁于肝,是气郁及血。肝郁气滞呵欠,多因情怀抑郁,思虑不解,忧愁烦闷、肝失疏泄,气机失调而致时时欠伸。治宜疏肝理气,解郁散结,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川棵子、郁金。若久郁伤神.精神恍惚,悲忧善哭,睡眠不安者,可用甘麦大枣汤加合欢皮、枣仁、获神、龙齿。气滞血赍呵欠,多因病久及血,脉络癌滞,阳气被阻,不能宜发所致。症见呵欠乍作,伴胸部憋闷,或隐痛,心悸气短,口唇隐青等症状,与肝郁气滞者不同,治当理气活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

脾肾阳虚呵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脾肾阳衰,中焦虚寒,阳虚阴盛,阴阳相引所致。症见神倦欠伸,形寒怯冷,脉沉细无力。治宜健脾温阳,补肾益火,方用右归丸加味。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滞则血瘀。气滞日久,每致血瘀,而血瘀亦可加重气滞。气滞属实者居多,血瘀则或有虚中挟实者,而脾肾阳虚则纯属虚证。

【文献别录】

《灵枢·口问》篇:“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歧伯答曰:卫气昼日行千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阴阳相引,故数欠"。

《邵氏医通·欠嚏》:“经云:‘肾为欠为嚏。气郁于胃,则欠生焉。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振寒,善伸数欠。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骸,背痛,善噫善欠。’胃为二阳,肾为一阴,以肖虚气郁千中则为噫,肾虚经郁于下则为欠。内经以欠隶属诸胃,然必由少阴经气下郁,不能上走阳明,胃气因之不舒而频呼数欠,以泄其气舒其经。若少阴气不下应,胃气虽虚,郁上泄,则但呼而不欠也”。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多梦

下一篇:少气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