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皮肤科症状正文

皮肤风疹

【概念】

皮肤风疹,是指高出皮肤的斑丘疹,常堆累成块,融连成片。由于本症多骤然发生或迅速消退而不留任何痕迹,俗称“风疙瘩”。

本症,《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称为“隐疹”;《诸病源候论》则分为“白疹”与“赤疹”,并提出“疳癌”之称;至(备急干金要方>始有“风疹”之名。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区分为“白者为婆膜,赤者为血风”。

若疹色鲜红如涂丹者,谓之丹毒,另列专条论述。

【鉴别】

常见证候

风热蕴肤皮肤风疹:皮疹呈红色或粉红色,堆连成片,迅速泛发于周身,局部有灼热感,遏热加剧,得冷缓解,或兼有风热表证,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浮。若风热挟湿者,皮疹形似豆瓣,周边红晕,疹豆中间有小水疱,偶见大疱,瘙痒甚,抓破后有脂水渗出。

风寒束表皮肤风疹:皮疹为粉白色或瓷白色,大小不等,或融合成片,常以身体暴露部位症状突出,遇冷加剧,得暖则缓,或兼见风寒表证,苔白,脉浮紧。

血热皮肤风疹:突然起疹,色鲜红,散在发生并迅速融合成片,搔痒甚,或先感皮肤灼热刺痒,抓之随起红色或紫红色条索状疹块,舌红,苔少,脉数。

血瘀皮肤风疹:皮疹色暗红色,呈块状,多见于臀部、腰围等容易受压处,兼见面色晦黯,口唇色略紫红,舌质有瘀斑,脉涩。

胃肠积热皮肤风疹:皮疹色红发痒,如粟粒大小,或成块连片,状如云头。发病急骤,兼见脘腹不适,腹胀便秘,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气血两虚皮肤风疹:皮疹色淡,时发时退,年长日久,出没不已,或劳累后加重,兼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鉴别分析

风热皮肤风疹与风寒皮肤风疹:外受风邪为二者致病的共同原因。风热皮肤风疹,为风热之邪,郁于肌腠,壅于皮肤而发;风寒皮肤风疹,为风寒之邪,郁闭腠理,不得透达而发。其鉴别要点为:风热皮肤风疹呈红色或粉红色,可迅速蔓延全身,且遇热剧而得冷解。风寒皮肤风疹呈粉白色或瓷白色,以皮肤暴露部位明显,遇热轻而遇冷剧。前者治宜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清热饮;若风热挟湿,疹豆中有小水疱者,可用祛风胜湿汤治之。后者治宜疏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若有恶风,自汗,脉浮缓的表虚证者,当益气固表而疏风,方用固卫御风汤。

血热皮肤风疹与血瘀皮肤风疹:病在血分,但病因病机不同。前者多因五志化火,使血热生风,伤及血络所致;或内服某些药物,药毒浸淫,血热壅肤而发。后者多见于风邪未经疏泄,久郁搏于营血,血瘀经滞引起。辨证要点为:前者斑丘疹色鲜红,或抓后随起红色条索状皮疹,周身均可发生;后者疹色黯红,每成块状,多见于身体受压部位。血热皮肤风疹,治宜清热凉血,消风止痒,方选消风散化裁。血瘀皮肤风疹,治宜活血通络,消风止痒,方选活血祛风汤,或通经逐瘀汤。

胃肠积热皮肤风疹:多因饮食失节,或吃鱼虾等食物,使肠胃积热,内不得疏泄,外不得宣通,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发。证见疹块色红,堆累成片,兼有肠胃积热症状。治宜通腑泻热,疏风解表,常用方为防风通圣散。

气血两虚皮肤风疹:常见于脾胃虚弱患者,每因气血不足,复感风邪,郁于腠理,不得透达所致。发病缓慢,疹块色淡,日久不愈,劳累后加重。并伴有气血两虚的症状。治宜养血祛风,益气固表,常用当归饮子加味治之。

中医学认为,皮肤风疹多从“风”起。外风所致者起病急骤,内因生风所致者起病较缓。但临证又有虚实之别。体质壮者多为实证易治,体质弱者多为虚证难愈。故临床当结合脉证与体质情况鉴别之。

【文献别录】

外科大成·瘾疹》:“瘾疹者,生小粒靥于皮肤之中,憎寒发热,遍身搔痒。经云,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热微色赤,热甚色黑。由痰热在肺,治宜清肺除痰解表,如消毒饮子;有可下者,大柴胡汤;虚者补中益气汤,或总以加味羌活散治之。”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癌》:“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皮肤水疱

下一篇:皮肤皲裂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