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皮肤皲裂,是指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裂隙而言,简称“皲裂”。
《诸病源候论》称为“皲裂”、“肉裂”、“坼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称“皴揭”;《外科启玄》称“皴裂”、“皴裂”;《中医临证备要》称为“干裂”、“燥裂”。今亦有“裂口”、“龟裂”、“裂隙”、“折裂”等称,均属本症范围。
由外伤所致的皮肤裂口,不属本症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血虚风燥皲裂:皮损常发生于手掌,手背,指尖,足跟等处,呈线状或沟状裂隙,轻者自觉皮肤干燥不适,重者可伴表面出血和疼痛,裂隙长短不一,深浅亦有差异,裂隙常发生在肥厚坚硬之皮上,病程缓慢,寒冷季节加剧,气候转暖时,可减轻或自愈,舌质淡白,脉细弱。
血热风燥皲裂:皲裂多发生于肘、膝关节伸侧,腰背,臀部。初起为红斑,逐渐扩大融合,呈大斑块状,表面常有银白色鳞屑,常伴有瘙痒,病程日久,可发生皮肤裂隙,较大而深,自觉疼痛,甚则出血,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脾虚湿蕴皲裂:皲裂多对称发生于手掌心,足跖,手背,耳后,乳房下,阴囊,腹股沟等处,初起为红斑,丘疹,水疱,瘙痒,日久皮损变暗肥厚,表面干燥脱屑,皲裂处痛痒相兼,舌质暗红,舌苔光剥,脉弦细。
湿毒浸淫皲裂:开始多发生于单侧,后可见于双侧手背,手掌,足掌,趾缝,足跟,足侧,初起瘙痒脱屑,逐渐融合成片,皮肤增厚裂口,有时可伴有灰指甲,舌红苔白腻,脉滑数。
鉴别分析
血虚风燥皲裂与血热风燥皲裂:二者发生均可累及四肢,但血虚风燥皲裂,多见于以撑船,推车,打鱼,木工,瓦工等为职业之人。因其经常摩擦,破伤,浸渍,触冒风寒,耗伤阴血,血虚生风所致。故其皮损特点为:皲裂多发生于手足掌跖,足侧,手背,指节,指尖等,可单发或多发,多呈线状或沟状裂隙,裂隙常发生在易摩擦的皮肤肥厚处,治宜养血、熄风、润燥之法,方选当归饮子,外涂润肌膏。血热风燥皲裂,多因素禀血热之体,外受风热或多食辛香炙煿、腥发动风之品,使热邪蕴结于血分,从而使皮肤干燥裂口,甚则出血疼痛。以肘,膝,腰,背等为多发之处。皮损基底鲜红或暗红,上覆银白鳞屑,搔破出血。治宜凉血润燥,方选克银二号方,外用红粉膏。
脾虚湿蕴皲裂与湿毒漫淫皲裂:二者虽均可累及手足,但脾虚湿蕴皲裂,多因于饮食失当,致使脾湿内蕴,复由外界水湿浸渍或雨后湿蒸,使内外湿邪相合,郁结肌肤,从而使皮肤失养而致皲裂。其皮损特点为:初发多有渗出,糜烂,水疱等,可对称发生于任何部位,治宜健脾、除湿、止痒,方选健脾除湿汤,外涂湿毒膏,祛湿散。湿毒浸淫皲裂,多由水浆浸渍、汗出沾衣,使湿毒之邪郁于皮肤所致,皮损好发于趾缝,足侧,足跟,手背,掌心等部位,可单发或多发,可以不对称,初起可见散在瘙痒性水疱,干燥后脱屑,融合成片,呈钱币形或多环形,经久搔抓,则角化肥厚,皲裂之处,有细薄脱屑,裂隙较深,触之疼痛,冬季加重,治宜清热除湿,解毒止痒.方选萆薢渗湿汤,外用醋泡方。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手足皲裂候》:“皲裂者,肌肉破也。言冬时触冒风寒,手足破,故谓之皲裂。”
《诸病源候论·肉裂候》:“肉裂者,皮急肉坼破也。由媵理虚,风邪乘之,与血相冲击,随所击处而肉坼裂也。”
《外科启玄·麻裂疮口》:“辛苦贫寒之人,不顾风雨,冬月间手足皴裂成疮,裂口出血,肿痛难忍。外用萝卜汁煎洗裂口,次以腊羊脂燃油,滴入裂口即愈。”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