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信息古今名医近代名医正文

近代名医--陈慎吾

生平简介

陈慎吾,字祖望,号绳武,福建省闽侯人,生于1897年,卒于1972年。出身儒门,幼承庭训,饱读经史,以儒通医。1930年拜河南儒医朱壶山为师,尽得其传。1935~1938年,与胡希恕在西城区灵境胡同成立“国医著者联合诊所”。1938年由朱壶山推荐,执教于孔伯华主办的北平国医学院。1948年创办“北平中医研究所”,1949年改称“北京中医研究所”。1954~1956年,参加中医研究院的建院工作。1956年,在“北京中医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私立汇通中医讲习所”。同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担任伤寒教研组组长、院务委员会委员。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生平著作

陈慎吾,字祖望,号绳武,福建省闽侯人,生于1897年,卒于1972年。出身儒门,幼承庭训,饱读经史,以儒通医。后因族人患病误于庸医之手,乃致力歧黄。又在姑父、同仁堂族长乐铎的支持下,在京悬壶。1930年拜河南儒医朱壶山为师,尽得其传。1935~1938年,与胡希恕在西城区灵境胡同成立“国医著者联合诊所”。1936年鉴于中医事业日渐衰弱、后继乏人,遂于临床之余,致力中医教育,白日临诊,夜晚课徒。1938年由朱壶山推荐,执教于孔伯华主办的北平国医学院。又因其胞姐与施今墨有同寅之谊,故与孔、施二老过往甚密,从中受益匪浅。1948年创办“北平中医研究所”,1949年改称“北京中医研究所”。1954~1956年,参加中医研究院的建院工作。1956年,在“北京中医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私立汇通中医讲习所”。同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担任伤寒教研组组长、院务委员会委员。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1962年,与秦伯未、李重人、于道济、任应秋一起,联名致信卫生部,对当时中医学院的教学工作提出了看法与建议,强调一定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文革”开始后,这个报告被康生等人定性为“反党纲领”,成了闻名全国的“五老上书”事件,受到了残酷的迫害,身心俱残,终于1972年含冤病逝。

学术思想

陈慎吾认为,张仲景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揭示了证、方、药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从方药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有药无方只能治症,而不能治病;有方无药,不会随证化裁,则不能适应临床变化的需要,所以治病必须有方有药。只有掌握了《伤寒论》六经病脉证并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临证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他以为,《伤寒论》中的方药,验之临床,无不有效。至于制方调剂,规律严谨,一药之差,或分量之变,则方义不同,治疗亦因之而异。用方应有“方证”,方证就是用方的证据,证据既包括了病机,又包括病机反映在外的证候。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对后来方剂制方原则如寒热杂投、升降相因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临床经验

陈慎吾一生治学《伤寒论》,早年以《内经》释《伤寒论》,中年以各家之说注《伤寒论》,晚年以临床实践证《伤寒论》。他崇尚仲景学说并以之指导临床,如擅用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承气汤、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诸方剂以治因外邪引起的各种急性热病。在治疗内科杂病时,用桂枝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炙甘草汤、瓜蒌薤白汤等剂治疗心疾。治疗肝病,以柴胡剂为主,把柴胡剂作为一味药来应用。他遵循保胃气的法则,常用理中汤泻心汤、旋复代赭汤诸方治疗不同类型的脾胃病。喜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麦门冬汤诸方以治肺病。惯用八味丸、四逆辈以治肾阳不足之证。常用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或丸)、四逆散、半夏厚朴汤、温经汤、芎归胶艾汤等辨治妇科疾患。

后世影响

陈慎吾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不仅执教于北平国医学院,还亲自试办小型中医学习班。共培养学生千余人,遍布全国各地。为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曾与秦伯未、李重人、于道济、任应秋一起,拟订《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并上书卫生部,提出了代表老一辈中医学者共同心愿的“要先继承好,才能有提高”的口号,为近现代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nbs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近代名医--牛泽华

下一篇:近代名医--杨济生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