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中医针灸眼针正文

共同性斜视眼针疗法

共同性斜视是指双眼同时注视时,目珠偏于内眦的眼病。病名见于《幼幼近编》,又名小儿通睛外障、双目通睛等,《目经大成·天旋》中称为“天旋”,书中说:“此症通睛偏昃,白眼斜视,盖乾廓下倾,幼时所患者也,故曰天旋”。多自幼发病。通睛类似于西医学的共向性内斜视,是指眼球向各方向转动或用任何眼注视时,其偏斜程度(斜视角)相等。共同性内斜视可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两类,前者临床常见,多为患有屈光不正,眼过度调节而引起过强的集合力所致;后者原因甚多,与眼外肌发育异常、集合力过强、分散力过弱、融合功能不良等有关。

两眼球协同运动是由大脑中枢所管制,使分开的两只眼变为同一功能单位,如果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时,视轴将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共同性斜视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斜视的患者因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个物体时,此物体影像于正常眼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斜视眼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一眼影像受到抑制,丧失两眼之单视功能与立体感,有的还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

共同性斜视为各眼外肌功能正常,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双眼视轴分离者。根据注视眼的性质可分为单侧性和双眼交替性;根据斜视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恒定性或周期性等。按眼位的偏斜方向可以把共同性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性斜视。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上》谓:“……有因小儿眠之熄下亮处,侧视久之,遂致筋脉滞而偏者。”结合临床归纳如下两个方面。

(1)先天禀赋不足,眼带发育不良而目偏斜与生俱来,或眼球发育异常,致,能远怯近日久目珠偏斜。

(2)婴幼儿期长期逼近视物或头部偏向一侧、视之过久致筋脉挛滞而致目偏视。

共同性斜视眼针疗法

取穴主穴:眼针7区、眼针2区、太阳、丝竹空攒竹承泣风池。配穴:光明足三里中脘脾俞

操作规程:每次选主穴平补平泻,留针40分钟,眼针7区沿眶缘向颞侧皮下斜刺,眼针2区沿眶缘向鼻侧斜刺,进针时用0.5寸亳针进针0.5寸,丝竹空透太阳,攒竹平刺0.5寸,承泣进针从眶下缘中点与眼球之间,紧贴眶缘垂直刺入眼球下,使胀感达于整个眼球;风池垂直向同侧口角方向刺入0.8~1寸,平耳垂水平,略斜向下,针用补法,务使针感走达眼区或眼球部,以眼球有酸困、收缩、胀感为佳。光明、足三里、中脘、脾俞直刺有针感。进针完毕后嘱患者闭眼,坐位或仰卧位。

留针40~60分钟,20~30分钟行针一次,期间不断观察患者情况,并嘱患者家属协同留观。

操作间隔: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天。

主治:禀赋不足证:目珠偏斜向内侧,与生俱来或幼年逐渐形成,或伴目珠发育不良,能远怯近,视物模糊;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或缓。

共同性斜视眼针疗法二

取穴主穴:眼4区、眼2区、太阳、丝竹空、攒竹。配穴;承泣、风池、阳白、球后、下睛明

操作规程:每次选主穴平补平泻,留针40分钟,眼针4区沿眶缘向鼻侧皮下斜刺,眼针2区沿眶缘向鼻侧斜刺,进针时用0.5寸毫针进针0.5寸,丝竹空透太阳,攒竹平刺0.5寸,承泣针刺时用左手拇指向上固定眼睛,右手将针缓慢直剌1.5寸。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5寸。太阳斜刺0.5寸。下睛明、球后针刺时用左手将眼球固定,右手靠眶缘缓慢刺入1寸。阳白向下平刺0.5寸,进针完毕后嘱患者闭眼,坐位或仰卧位。

留针40~60分钟,20~30分钟行针一次,期间不断观察患者情况,并嘱患者家属协同留观。

操作间隔: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天。

主治:经络挛滞证:小儿长期仰卧,或长期逼近视物,或偏视灯光及亮处,眼珠逐渐向内偏斜,全身及舌脉无异常。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麻痹性斜视眼针疗法

下一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