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中医针灸针灸临床正文

经闭的针灸治疗

发育正常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不见月经来潮,或已形成月经周期,但又连续中断3个月以上者,称为“经闭”,至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和绝经以后的停经则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属经闭范畴。西医的经闭如因卵巢、内分泌障碍等原因引起的,可与本病互参。

[病因病机]

经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不外乎虚、实两个方面。

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天癸未充,或多产房劳,或过早婚育,损伤肝肾,耗损精血;或因饮食,劳倦,损及脾胃,损伤化源;或因大病久病后,气血虚弱;或失血过多等,均可造成血海空虚,冲任失养,无血以行,导致经闭。

实证:多因七情不调,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过食生冷,血脉凝滞;或脾虚湿盛,痰湿内阻,冲任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而导致经闭。

[辨证论治]

 血枯经闭

主症:月经超龄未至或来潮后复闭,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白带极少,舌淡苔少,脉沉弱,为肝肾不足。若经由后期量少渐至停闭,面色不荣,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为气血亏虚。若月经先多后少渐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骨蒸,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血燥。

分析:属肝肾不足者,天癸未至或至而不持续,故月经超龄未至或来潮后复闭。精亏外府失荣故腰酸,骨失所养故腿软。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肾精不足故白带极少,血脉不充舌淡苔少,脉沉弱。属气血虚弱者,气血两亏则经闭,血虚肌肤失荣则面色不荣。心失血养则悸。血虚气弱故气短,神疲乏力。脑失所养则头晕目眩。舌淡脉细弱是气血不足,无力鼓动之象。属阴虚血燥者,血海渐涸而经闭。阴虚内热则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虚火内炽则潮热骨蒸,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养血调经。

处方:取任脉、背俞为主。针用补法,可灸。穴取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

方义: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下焦真元而助精血化生,足三里为胃之合穴,配合脾之背俞穴脾俞,可调补脾胃以资生化之源而养血;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则精血旺,故取肾俞以补肾。随证选穴:肝肾不足加命门气海;气血虚弱加三阴交、血海;阴虚血燥加太溪水道;心悸加内关;纳呆加中脘

血滞经闭

主症:月经停闭,形体肥胖,神疲嗜睡,胸闷泛恶,多疲头晕,带下量多,舌苔白腻,脉弦滑为痰湿阻滞。若经闭,小腹冷痛,形寒肢冷,喜得温暖,苔白,脉沉迟,为寒凝血滞。经闭不行,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或边有瘀点,脉沉弦,为气滞血瘀。

分析:属痰湿阻滞者,形体肥胖,躯脂满溢,脂痰阻于胞宫而月经不行。痰湿阻遏阳气则神疲嗜睡,头晕。痰湿壅滞中焦故胸闷泛恶,多痰,痰湿下注则带下量多。舌苔腻脉弦滑为痰湿内盛之象。属寒凝血滞者,因寒而滞故小腹冷痛,形寒肢冷,遇热则寒稍得抑故喜得温暖。舌苔白,脉沉迟为寒凝血滞之象。若属气滞血瘀者,由气郁血滞或暴怒使肝疏泄不及而经闭。气滞肝经则胀痛拒按,气郁不宣故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舌脉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则:化滞调经。兼以祛痰湿、散寒、理气。

处方:取任脉、足太阴、厥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中极三阴交合谷太冲地机

方义:血滞宜通宜行。中极为任脉经穴,能理冲任,疏调下焦;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肝、脾、肾三经而理冲任,通胞脉;太冲疏肝理气,活血通经;合谷行气以通经;地机可行血祛瘀。

随证选穴:痰湿阻滞加丰隆、气海;寒凝血结加命门,并可用灸法;气滞血瘀加太冲、血海;小腹胀满加归来

[其他疗法]

1. 耳针:子宫、内分泌、皮质下、卵巢、肝、肾、三焦、胃、脾。平补平泻。每次2~4穴,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也可用耳穴埋针法。

2. 皮肤针:督脉、膀胱经(腰骶部)。轻度或中度刺激,隔日一次。

3. 皮内针:将麦粒型皮内针埋藏在气海或血海穴处,一般埋藏3~5天为宜。

[按语]

针灸治疗经闭,须明确发病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尤其要注意早期妊娠的鉴别诊断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痛经的针灸治疗

下一篇:崩漏的针灸治疗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