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一
艾灸穴位:脾俞(双)、肾俞(双)、关元、神阙、足三里(双)、血海(双)。
操作规程:①艾炷隔姜灸:每次每穴灸7~10壮,艾炷如黄豆大或半粒枣核大(施灸时患晋感到局部有灼烫感时,即将艾炷去掉,另换新炷),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为一个疗程。②蒜泥天灸:每次随症选取胸腹或背部的穴位4~5个,将适量紫皮大蒜数枚捣成泥状,分别敷于选穴上,盖上纱布,胶布固定。8小时后局部起小疱,去蒜泥,温热开水洗净局部皮肤。局部发痒、起疱,不可以用手抓破。如水疱已经演破者涂甲紫药水,以防感染,7天治疗一次,5天为一个疔程。
主治:手背、足根、耳郭、面颊和鼻尖等身体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红肿,或有硬结、斑块,边缘红赤,中央青紫,自觉灼痛、麻木,暖热时觉灼热、瘙痒、胀痛,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苔白或姜黄,疮口不敛。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技术二
艾灸穴位:神阙、关元、气海、命门、肾俞(双)、大椎、涌泉(双)、曲池(双)、阿是穴。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或灸至患若清醒,再灸2~3日。②艾炷隔蒜灸:每穴灸10~15壮,每日灸2~3次。③隔附子饼灸:将附子捣碎制成饼约威分硬币大小,置穴位上,点燃艾炷灸5~7壮。主治:手背、足根、耳郭、面颊和鼻尖等身体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红肿、斑块,边缘红赤,中央青紫,自觉灼痛、麻木,暖热时自觉灼热、瘙痒、胀痛,四肢厥逆,恶寒蜷卧,极度疲乏.昏昏欲睡,呼吸微弱,苔白,脉沉微细。有严重的冷冻史,初起时寒战,体温逐渐降低,患者出现疼痛性发冷,知觉迟纯,疲乏,肌张力减退,麻痹,步履蹒跚,视力或听力减退,意识模糊,幻觉,嗜睡,不省人事,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减弱,脉搏细弱,呼吸变浅等,逐渐陷入僵硬和假死状态,如不及时救治,易致死亡。
技术三
艾灸穴位:阿是穴、肝俞(双)、膈俞(双)、大包(双)、内关(双)、外关(双),阳陵泉(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或灸至患者清醒,再灸2~3日。②艾炷隔蒜灸:每穴灸10~15壮,每日灸2~3次。
主治:手背、足根、耳郭、面颊和鼻尖等身体末稍部位和暴露部位红肿、斑块,边缘红赤,中央青紫,自觉灼痛、麻木,暖热时自觉灼热、瘙痒、胀痛,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皮肤呈灰白或暗红,疼痛剧烈,或局部感觉消失,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四肢倦怠,局部疼痛喜暖,面色苍白或菱黄,疮口不敛。舌淡,苔白,脉沉细。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