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草纲目》。
【配料】鸭汤1000毫升,粳米100克,盐、味精、葱等适量。
【制作方法】将鸭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放入锅内,加水煮熟。取出鸭肉,留鸭汤1000毫升,除去鸭汁面上的油脂,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熬煮成粥,再加入调味品,和匀即成。
【功效】滋阴养胃、利水消肿。
【适应证】病后体虚,神疲乏力,肺肾亏损,水肿,咳嗽,潮热骨蒸。
【食法】随意服食或分早晚餐分服,鸭肉与粥一起食用。
【食疗漫话】鸭是人们经常食用的家禽之一,古称鹜、家凫。性平味甘咸,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谓:“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雄而肥大极老者良。同火腿、海参煨食,补力尤胜。”《本草汇》认为鸭肉能“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据成分测定,每百克鸭肉含水分75克,蛋白质16克,脂肪7.5克,碳水化合物0.1克,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与鸡相比,鸭肉的蛋白质含量低于鸡肉,脂肪、碳水化合物高于鸡肉,因此鸭肉鲜美的程度略次于鸡肉,也是民间历来用作滋补的食品。古人的经验,“诸禽尚雌,而鸭独尚雄”,“诸禽贵幼,而鸭独贵长。”李时珍认为“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治虚劳热毒,宜用乌骨白鸭”。关于鸭汁粥的记载见于多种医书,如《本草纲目》用于“消水肿”;《老老恒言》认为能“兼补虚除热,利水道,止热痢”,“野鸭尤益病人”。因此鸭汁粥对于水肿、低热不退、咳嗽、食欲不振、病后体虚、营养不良者均可应用。凡有泄泻、大便出血、腹胀痞满者,不宜服食。鸭肉多食不易消化,且可滑肠,一次不宜进食过多。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