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技术的历史发展
穴位注射技术与电针、耳针、头皮针等疗法一样形成较晚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封闭疗法的广泛应用中,开始将封闭与针灸疗法结合起来用于临床,被称为“孔穴封闭”,经临床观察二者结合应用对某些病证的治疗效果较单纯使用为佳。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对“孔穴封闭”疗法进行初步整理并加以报道。由于这一疗法应用简便,效果灵验,价格低廉,很快被临床广泛采用所用药物亦多样化,从最初局部封闭的常用药物以普鲁卡因为主,到逐渐尝试使用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蒸馏水、抗生素等, 进而将中、西药物中适宜肌内注射的大部分注射液,甚至气体、自身静脉血等也扩充进去。注射的部位从单纯的局部反应点或阿是穴,逐步发展到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应用经络学说等中医理论来指导临床取穴, 所用脸穴遍及全身, 并扩展到耳穴等, 临床治疗的病证也日益增多,使用范围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临床各科。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