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穴位埋线正文

穴位埋线技术的技术规范

埋线技术进针角度

穴位埋线技术的进针角度有其自身特殊性,一般多采用斜刺和平刺的手法,头皮部的穴位多采用平刺手法,面部穴位多采用透刺、斜刺的手法,前胸部腹部穴位都采用平行肋骨方向平刺和沿肌肉走行向下斜刺,尽量避免向上斜刺。背部穴位多采用向上、向下或向内斜刺,四肢部穴位多避开动静脉平刺或者斜刺,肌肉丰厚处可根据需要直刺。

直刺

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

斜刺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45°角倾斜刺入,适宜于不能深刺的腧穴。

平刺

3.平刺: 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角刺入,甚至沿皮下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及施行透穴刺穴。

埋线技术进针方向

1.一穴多向:为了增强针感和加强疗效,同一个穴位可向不同方向进行刺入埋线,如选用腋中穴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埋线。

2.腧穴所在部位:如背部的背俞穴,为了安全起见埋线时针向棘突的方向或向上向下平刺。

3.针向病所:为使针感到达而将针尖朝向患部方向。

埋线技术进针深度

1.穴位情况:穴位局部肌肉层厚,则埋线深;肌肉层薄,则埋线浅。

2.埋线方法:穿线法进针较浅,植线法、割埋法较深,注线法可浅可深。

3.年龄情况:年老体衰及小儿娇嫩之体,均不宜深刺;年轻力壮者可深刺。

4.体质情况:形体瘦弱、气血虚衰宜浅刺,而形体强盛者可深刺。

5.解剖情况:凡头面及胸背部肌层较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及臀部肌肉较厚者可深刺。穴下有脏器、血管及神经干者宜浅刺。

6.病情情况:阳证、表证、新病、实证宜浅刺;阴证、里证、久病、虚证宜深刺。

埋线技术的刺激顺序

一般宜先埋上部,再埋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先阳后阴,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先上后下,则循序渐进次序不乱;先少后多,刺激由弱到强,是患者易于接受。

埋线技术的针感要求

针灸治病,贵在得气,历代医家倍加重视。《灵枢·九针十二原》即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穴位埋线技术亦是如此,埋线针进入腧穴后进行提插或捻转手法,使穴位局部有较强的酸、麻、胀、重的感觉,然后再将羊肠线埋入。而且这种针感可维待3~5天。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穴位埋线技术的环境要求

下一篇:穴位埋线的针具选择、保养与维修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