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疗法因是外用局部给药,危险性和副作用较小,易于掌握。但如果粗心大意,方法掌握不当,穴位选择不准,敷药时时间过久,药物用量过大,灸后处理不妥等会影响疗较,延误病情,甚或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使用发泡疗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宣传解释,征求病人同意
本法是以发泡为治疗手段,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反应,施药前应向患者解释本法的特点和作用,征求病人同意,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信心,积极配合,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了解病史,防止毒副反应
发泡疗法的药物一般刺激性较强,在施药之前应当详细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并询问药物过敏史,是否为瘢痕体质,家族有无瘢痕体质,对妇女还应询问孕育情况,避免药物过敏反应,或引起堕胎、流产等医疗事故,临床曾有白芥子膏外敷、鸦胆子外敷及威灵仙外敷出现过敏性反应和休克的报道。对于头面部位,要慎用本法,了解是否为瘢痕体质,密切观察发泡情况,不可发泡太过,影响美容。
3.穴位宜精,准确定位,注意体位
用于发泡疗法的药物一般都有刺激性或毒性,故敷贴穴位不宜过多,应根据选穴原则,确定少而精、行之有效的穴位,一般每次选取2~3穴,当然还应根据具体病情酌情选用。因发泡疗法是以穴位作为刺激的部位,疗效的好坏与取穴是否准确有关。所以在敷药之前,务必把施灸的穴位选准,然后敷药。在取穴过程中,应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分别采取平卧、伏卧、正坐、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平肩等姿势,使药物能敷贴稳妥,以防药物流失。
4.酌情药量,时间适宜
发泡药物的剂量应根据不同的药物和病情而有所不同。刺激性强烈、毒性大的药物用量宜小。刺激性较弱、毒性较小的药物用量可稍大。敷贴面积不宜过大,敷贴时间不宜过久,以防发泡面积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如老年体弱患者以及严重心脏病、肝脏病、孕妇、幼儿等病人,敷贴药量过大、时间过长,则可发生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对昏迷、肢体麻木及感觉迟钝的患者,注意勿使发泡太过,并避免感染。
5.间断敷药,疗程宜短
发泡药物刺激皮肤,产生疼痛、起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提倡间歇性敷药,密切观察敷药处的反应,或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若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时,可提前去药。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两个疗程之间应休息5~7天,以免皮肤损伤过度,给病人增添不必耍的痛苦。
6.小儿施药,注意护理
本法应用于小儿时,更应妥为护理。药物用量寅小,施灸部位宜少,敷药时间宜短。当局部发痒时,不可用手搔抓或拭擦;起泡后,嘱患儿不要用手撕掉水泡皮,以免局部污损而发生感染。反应明显者,可按前述“灸后的处理”方法处理。
7.注意卫生,预防感染
在使用发泡疗法期间,应保持敷药部位清洁、干燥,贴药期间勿洗冷水澡,局部亦不宜着水,以免局部被污染,引起感染。若水泡破裂,局部不慎感染者,可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