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豆象(Bruchidius ptilinoidesFaharaeus)主要取食收获后的甘草种子。未经处理的新种子,越冬后虫蛀率可达35%,贮藏2年的种子虫蛀率在70%以上。
形态 成虫卵圆形,褐色或深褐色,体长2.5~3.0毫米,宽1.5~1.8毫米;触角和足浅褐色。头布刻点,被淡棕色毛。触角宽短,锯齿状,不到鞘翅基部。前胸背板布刻点及浓密淡棕色毛,后缘与鞘翅等宽。鞘翅布刻点,被浓密淡棕色毛。臀板长,端部略尖,腹面覆浓密淡褐色毛。后腿节内缘近端部有1个不甚明显的小突起;后胫节内缘端部有1个长齿;后跗节第一节最长。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贮藏的甘草种子及田间甘草秧的荚果内越冬。第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至9月下旬田间均可见到成虫,以8月上旬田间虫口密度最大。成虫产卵于生长的荚果,幼虫孵化后在种荚内发育,并随种子入仓库或留在田间荚果内越冬。成虫可取食甘草叶,幼虫主要为害贮藏的甘草种子。
防治方法
1、秋季彻底割除种植园内及其周围野生的甘草秧。
2、结荚期用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和20%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1次。
3、甘草种荚收获脱粒后入仓贮藏时种子处理,可用磷化铝熏杀,大批量存储最好采用密封抽氧充氮养护。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虫情严重时,用磷化铝再熏蒸1次。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