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常识中药种贮正文

天冬种植技术

第一节 天冬的生长习性

天冬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在北京不能越冬。野生于山坡、山洼、山谷灌丛或树边。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及河南、山东等省,海拔在300~1000米的地带。浙江产区年平均温度为16℃,1月份平均温度4℃,7月份平均温度28℃,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忌强光直射,尤其幼苗期间,一经烈日照射,茎梢枯萎甚至死亡,因此在栽种时应适度荫蔽或与高杆作物、林木或其他药材间作。

根发达,入土深达50厘米,以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较好,重粘土、瘠薄土及排水不良的地方不宜栽培。

块根数量,随着栽培年限不断增多,一般两年生植株有块根140~200个,四年生植株有块根360~600个。

第二节 天冬的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四川多种在海拔600~1000米的地方,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好;山地种植,以夹沙土为好。如种在林地应选混交林或稀疏的阔叶林,因林地土壤多深厚肥沃并且湿润疏松。松林和重粘土不宜栽培。若种在耕地内就需与其他作物间作。

天冬块根入土较深,在前作收获后,进行深翻土,并开好四周排水沟,在栽种时,再整细整平,不必造畦。

播种前,施足基肥,每亩可施3000~3500千克。

二、繁殖方法

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小块根繁殖。目前多采用分株繁殖。

一、种子繁殖

1、采种 天冬系雌雄异株,一般雄株较多,雌株较少。栽培时,见有雌株,应增施肥料,勤加管理,使其生长健壮,获得较多的种子。6~8月,当果实由绿色变为黄色时,即应摘下;如果过熟,则易脱落。果实采回后,堆积发酵,稍腐后放在水里搓去果肉,选取粒大而充实的作种。可立即进行秋播。如春播,应将种子与湿沙1∶3混拌均匀,在5℃~10℃条件下保存,至来年春季取出播种。一般的贮藏条件种子寿命可在一年左右。

天门冬种子干燥后,易丧失活力,发芽率大大降低。

2、选地播种 天冬幼苗期,最怕强烈阳光,选用苗床地,必须有天然的或人工的荫蔽条件,或与其他高秆作物间作。播种前,深翻土地,整细整平,做成1.3米宽的高畦,畦面整细整平,秋播于8~9月种子采收后下种,春播于次年3月下种。秋播发芽率较高,但占地时间长,管理较为费工。春播占地时间较短,管理也较方便,如种子贮藏得好,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发芽率,所以常采用。

播种前,先在畦上开横沟,沟心距17~20厘米,播幅8~10厘米,深5~8厘米,将种子匀撒沟中,粒距2~3厘米,每沟撒种子60~80粒。播后用细碎土杂肥或火灰覆盖,上面再稍覆细土,共厚2~3厘米;或上面盖一层薄草,以利保湿并促进出苗。如气温在17℃~20℃有足够的湿度,播后18~20天即可出苗。天冬种子每千克有2万粒左右,成苗率一般为15%~20%。每亩苗床,需用种子10~12.5千克,管理良好,每亩可得幼苗4~5万株。幼苗经苗床培育一年后进行移植,行距30~40厘米,株距20~25厘米。一般育苗一亩可移栽9~10亩。

3、苗期管理 秋播及春播,均于春季出苗。立春后,若苗床干燥,应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芽。经常拔除杂草,拔草时须注意勿将幼苗随草拔出,或拔松幼苗根际土壤。在暴雨后土面板结时,应浅锄一次。天冬幼苗生长缓慢,在苗期一年内,应施肥2~3次。第一次于苗高3厘米左右进行,第二、三次于夏季及初秋进行。肥料施稀薄的人畜粪水,每次每亩用1000~1500千克或尿素5~10千克。施肥前均浅锄松土一次。培育1~2年,就可移栽。

二、分株繁殖

在采挖天冬时,除将二三年生,径粗1.3厘米以上的大块根摘下,加工作为药用外,可将一年生根头上有较多幼芽的植株,用刀分割为数株(一芽的不分),使每株有芽两个以上和4~5个小块根,作为繁殖栽种材料。此法常与收获结合进行,边收获边分株,不使分株苗干燥,并应及时栽种。

三、小块根繁殖

在冬、春收获天冬时,摘下带根蒂的小块根作繁殖材料,育苗移栽。育苗时,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27厘米开横沟,深约12~15厘米,将带蒂小块根斜放沟中,每隔6~10厘米放一根,盖土与畦面齐平,要不现根蒂,保持湿润,春栽的15~20天可长出新苗,加强中耕除草、追肥等管理,当年就长出新块根,培育一年就可移栽。

三、移栽技术

春季播种或用块根育苗的在当年晚秋或第二年早春进行,秋季播种或用块根育苗的,可在第二年晚秋或第三年早春进行。分株繁殖的结合收获进行,一般多在9、10月,但也可于春季进行。移栽前,掘起幼苗,按大小进行分类,分别栽种,以便管理。幼苗至少应有块根4~5个,过少或无块根的不可用。选好种苗后,每50株捆成一把,置于阴凉处待种。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深约17厘米开窝,每窝施土杂肥约1千克,栽苗1株。栽时要把块根向四周摆匀,以免成为一束,妨碍生长。然后盖细土压紧,再盖土较幼苗原来稍深2~3厘米即可。每亩可栽植约4500株。

第三节 天冬的田间管理及间作

一、中耕除草

每年进行3次,第一次在3~4月,第二次在6~7月,第三次在9~10月,中耕宜浅,入土5~7厘米,切不可过深,以免伤根。

二、追肥

天冬生长期,追施不同的肥料,产量有明显差异。此外,追肥量、次数也应根据天冬生长和土壤的实际情况而定。

1、不同追肥对天冬植株的影响

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氯化钾比例为27∶29∶10)和尿素在天冬苗期追施,不仅有利萌芽出苗,而且植株生长势旺。6~8月追施复合肥比追磷酸二氢钾好,主要能使新块根增殖加快,重量增加,从而总产量有所提高。

2、天冬植株每个生长发育环节,能及早追肥,这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

3、追肥量,每亩用5千克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的产量比用7.5千克的产量不低。为了节省成本,应采用5千克合理。

4、追肥次数,主要根据基肥多少、植株生长势态而定。第一次在苗期追肥(4月下旬左右),可使苗壮、茎粗、枝茂,有利光合作用;第二次在6~8月进行追肥,促使地下新块根加速膨大及增多。

5、合理搭配追肥种类,是人工栽培中提高天冬产量主要措施之一。

三、设立支柱

移栽当年,蔓茎尚不甚长,可以不设支柱,但在第二年以后,生长较迅速,当蔓茎长50厘米左右时,即应以小树枝或小竹竿作为支柱,使其缠绕,以利生长。并可将相邻支柱的顶端,每3~4根扎在一起,以防倾倒,便于管理与间作。

四、灌溉排水

一般在天冬栽后半月,如遇干旱,则需抗旱保苗1~2次,其余时间一般不需灌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五、间作

育苗期间,可与粮食作物间种。秋播的,播种天冬后,在畦沟一侧的沟边,每隔两行天冬,播种一窝胡豆;第二年4月,又可在畦的另一侧沟边,每隔三行天冬,播种一窝玉米。如果春播,则只在播种天冬后,在畦的一侧沟边,每隔三行天冬,播种一窝玉米。

在移栽后的第一、二年生长期间,都可间种农作物,一般冬季间种胡豆,春、夏季可间种穿心莲或短期蔬菜。第三年一般不再间种。

第四节 病虫害及其防治

主要病虫害为短须螨。短须螨,又名火蜘蛛,于5、6月危害叶部。防治方法:①冬季注意清园,将枯枝落叶深埋或烧毁。②喷石硫合剂或用25%杀虫脒水剂500~1000倍液喷雾,每周一次,连续2~3次。

第五节 影响天冬产量的主要因素

天冬在四川省主产内江,当地栽培习用株距小、行距大,两年或三年收获。这种方法产量低,亩产徘徊在100~150千克。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物种植研究所张萃蓉等经反复试验,以下几个因素对提高天冬产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1.种植密度

栽培方法及施肥次数均与内江产区相同,栽“丁”字形,于3月、5月及7月各施人粪尿一次,11月施土杂肥一次,施肥结合中耕除草。试验区不设支柱。点面结合进行观察,定株定期测生长量,试验三年收获。

试验结果表明,以株行距66厘米×66厘米,每亩栽1500株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一倍多。

试验证明采用株行距相等的正方形栽培天冬,优于习用的株距小行距大的长方形栽培。天冬根系,其纺锤状块根层层紧密排列,聚成近似球形的一坨,故栽于株行距相等的66厘米×66厘米的正方形中,营养面积适当,周围块根均能吸收较充足的养料,个体发育良好,又有相当数量的群体,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即这一密度系天冬进行生长所需的较佳同化面积(枝叶)和吸收面积(根系),故产量高。

2.收获年限

产区栽培天冬,一般2或3年收获。为探索最佳的采收年限,进行了不同年生产量调查,共设三个处理:①栽培2年;②栽培3年;③栽培4年。顺序排列,重复3次,株行距均为50厘米×50厘米,小区面积、栽种方法、管理措施及试验地情况均与种植密度试验相同。

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比2年生每亩增产262.3千克,增产2.77倍;4年生比3年生增产388.3千克,增产94.54%;比2年生增产650.2千克,增产5倍多。栽种2年收获是产区天冬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天冬栽2年收获,其分生块根数量少,平均每株142.2个,且幼嫩,含水量高,折干率最低;同时一般多年生药材,其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低,常与栽培时间的长短成正相关。因此,认为天冬栽培收获年限以4年为宜。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莪术种植技术

下一篇:天麻栽培生产管理很重要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