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蛤蚧是国内外紧缺的一种贵重药材,市场需用量大,其人工养殖是 农家致富的一条新门路,下面详细了解下。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外除去内脏的干燥品成为药材。蛤蚧又名仙蟾、大壁虎,喜居山岩坡壁,石洞裂缝,屋字檐下或树洞中。多产于广东、 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省,近几年其它省也有引种饲养。
蛤蚧喜食活虫,好争雌,日伏夜出,冬眠夏活跃。 雌雄外形有明显的区别;雌体粗肥,稍黄色,花纹稍细;雄性稍黑,花纹较粗,体稍瘦。
一、建场
饲养场宜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用石头和砖砌成空心假山、分假山壁和假山心两部分。假山壁分为砖壁和石壁两层,砖壁高3米,宽2 .3米,长3米。两边离地1米处各开数个方小洞,顶上开一天窗。一头开门,一头开窗。石壁用石块砌成,紧贴于砖壁之外。对正砖壁方形小洞, 留出三角形小洞。窗、门、小洞,均设铁丝纱。假山心用石头砌成。 位于砖壁之内,长1.7米,宽1米,一头与砖壁顶连接。离地1米以上,在四周开很多小洞,为蛤价栖息处,假山周围留出30余厘米宽的步道,以便观察。
二、饲养
饲料以昆虫为主。安装一盏20瓦的黑光灯, 一夜诱捕的昆虫基本上能供400多条大蛤蚧吃食。饲料不足时可补充人工饲养的土鳖虫、蟑螂或蚕蛾;也吃放盐米粥和煮熟的南瓜、冬瓜、红薯等。食饱一次可以3一5天不再寻食一。 气温15℃以上蛤蚧才开始活动, 17℃-18℃以上开始摄食,22℃-30℃ 最活跃,室温如超过32℃应泼水降温。蛤蚧栖息环境比较湿润, 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90%。
三、鳖殖
将待产卵的雌体养在笼内,并用纸格分开, 纸格内贴一层薄纸,蛤阶产卵于薄纸上,便于扯下薄纸取卵。笼外用布遮光, 使蛤蚧能安静产卵。雌蛤蚧每次产一对卵,约隔50天又产一对卵,一年可产4次,即4对卵。卵不需雌雄孵化。在湿度适宜的条件下,控制温度在30℃-33℃,经70- 80 天即可孵出小蛤蚧。因此,将产出期早的卵适当升高温度,可缩短孵化期,使幼蛤外在孵出的当年生活时间较长,入冬的死亡率低; 将产出晚的卵降低温度,延迟到次年天暖时孵出,可大大提高成活率。在20-30条蛤蛤群中,最好只有一条雄牲。雄牲多会互相争雌争食。咬断尾巴,降低药用价值,尾断后两月虽然再生,但不如原来的尾长了。 雄蛤蚧还会追咬小蛤阶。故每批长大后要分清雌雄数目,把大部分雄的卖掉,才能保证繁殖顺利。为了防止生软壳蛋, 从春天一开始就要注意在饲料中加上钙、磷、蛋白、盐类等物质。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