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流派正文

平乐郭氏正骨流派

平乐正骨发源于河洛大地的孟津县平乐村,它位于西汉、东汉、曹魏、北魏、西晋五朝都城的西门外,见证了五个王朝五百多年的兴衰更替的历史,郭氏世居此地。

《郭氏家谱》载:“平乐正骨的创始人,系吾氏(文范祖门)十七代祥泰公,字致和,人称老八仙,清乾隆嘉庆年间人。”随业师祝尧民修习儒业,相传清朝嘉庆年间,据民国35年《洛阳县志·人物》记载,祝尧民,字巢夫,因伤感明亡,故“弃举业为医”。此人号“薛衣道人”曾“得仙传疡医,凡诸恶疮,敷药少许即愈。或有断胫折臂者,延治无不效,时人比之华佗。后入终南山隐居,不知所终。”

二说是受业于河南孟人(今河南孟州市)同姓道人郭益元,并传术益元正骨八法,益元展筋十二则和益元秘药十八种等正骨秘术。郭祥泰后人为了表达对益元君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引医名号为“益元堂”以示感戴。

三说是得传于路遇武林高僧,因贫病交加,困于平乐,被好心的郭祥泰收留,病愈离别时,传授正骨术及医书《正骨秘要》作为报答。平乐正骨传至今日的循经点穴法以及功能锻炼疗法等,无不体现少林派外家治伤特点。

郭祥泰潜心学习所得医术经过长期实践掌握了这门绝技,成为中原远近闻名的正骨名医,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由此而得名,郭祥泰为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创始人。祥泰公聪明睿智,医术精湛,好岐伯之学,百治百愈,触手回春;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此乃祥泰公修身立人之道。

据许鼎臣著的《龙嘴山馆文集》载:“洛阳东二十里平乐园,郭氏世以专门工接骨医名闻天下。其在清季民间者为礼尹先生聘三,其法于明堂图,人之骨骼,筋骸支节要会莫不审查抚摸而不差纤毫,卷追不仁,榨辗撞摔,折断筋约而骨碎者,无寒暑风雨霜雪,门如市。”并记载其技术特点曰:“为麻沸药,不用针刀刺砭割,揉之,捏之,推之,筑之,拳击之,攀之,捞之,俯仰左右之,或伸之,正之,平齐之,垫支之,内服汤药而外膏丹之,裹以布围以批竹,时其静止移动,饮食矢溺”。孟津县志亦载曰:“其法似推拿而挢综合按抗于脉络腠理,疏癣解结皆与恒方殊,自跌毁断折,头破股裂,筋挛骼碎,一切车马金石踬仆糜烂伤,因创按摩,竹腾丹敷,克以疗期,到时无丝毫爽。”还评价曰:“其奇中似虢中庶所称,搦骨水脑,揲荒爪幕,炼精易形者而俞跗以下至太仓公医案孙思邈千金方皆不载,铜图所不绘……”

郭祥泰生前将其医术传其子郭树楷,同时传其族侄郭树信。郭祥泰之后,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传授分为两支。一支是郭树楷,另一支是郭树信。郭树楷传授其子郭鸣岗(字勇),郭鸣岗传其侄郭金锡(字耀堂)、郭金成(字义番)。郭树楷一支世居平乐中街,人称“南院人和堂”。郭树信传其子贯田,郭贯田传其子登三、聘三、建三、九三。郭登三传其子景轩(字式南);郭聘三传其子郭景星(字灿若);郭建三传其子景韶(字春园)郭九三传其子景耀、景象。郭树信一支世居平乐北门里,人称“北院益元堂”。30年代,洛阳战争频仍,兵连祸结,南北两院以正骨医术济世,救死扶伤,深得民望,并称“南星北斗”。抗战爆发后,日寇进逼洛阳,郭氏后裔一部分外迁,他们以行正骨医术为业,支派分生。留在老家平乐的郭氏后裔中郭树信一支名声日高,该支成为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发展的主流。

郭祥泰作为正骨医术创始人,同时是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第一代传人。其后,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在郭树信时名声骤起。郭树信字敦甫,嘉庆二十五年至光绪十五年(1820年——1889年)人。他术理精深,为清廷多名官吏治愈骨伤,因功领衔从九品;他将平生医术撰入《郭氏家训》,传给长子郭贯田。作为郭祥泰之后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发展者,郭树信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代传人。

郭树信长子郭贯田,字寸耕,继承父业,中年时成为方圆百里内闻名的正骨高手。他多应外延请,无暇过问家中农桑之事。光绪年间,为河南府知府文悌之子疗愈骨伤,文悌致千金为他祝寿,他坚辞不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西安避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乱,乱后从西安返京路过洛阳,途中一贝勒(皇族)坠马伤骨,郭贯田应请为之疗伤,治愈后,贝勒感谢,劝其为官,贯田婉言谢绝。文悌将郭氏医术上奏皇帝,慈禧破例亲书“好,好”二字赐于郭家。文悌还举荐贯田为皇后医疗足伤,因清制规定布衣不能谒上,光绪皇帝赏赐贯田五品衔位,令其入宫施术。

郭贯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方圆百里的百姓深受感动,到贯田门前悬挂了“仁风膏雨”、“质直好义”、“洁古家风”、“和暖遗风”等匾额。

郭贯田之世,平乐郭氏正骨医术进入清廷而名扬海内;晚年将前代正骨八法,合其行医心得撰成《正骨手法要略》传给4个儿子。他是当时无以伦比的第三代传人。

郭贯田次子郭聘三,字礼尹(1865年——1929年),继承父业,吸收各派之长,融会贯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成一家。他自绘人体骨骼结构图,部位精确,不差丝毫。他“诊切不用麻沸药,不用针刀刺砍刳割”,而是“揉之、捏之、推之、筑之、拳屈之、攀之、捞之、俯仰左右之、或伸之、正之、平齐之、垫之、内服汤液而外膏丹之,裹以布围以批竹,时其静止移动,饮食矢溺”。经他诊治的没有不愈者,或在顷刻之间,或在一日之内,或有五六十日,或有十数日。由于郭聘三的存在,平乐百里之内,没有残废之人。尤其是西医难以治愈的病例,一交他手,无不平服。民国18年(1929年),郑州教堂有个美国医士,其子坠马断骨,按照西医骨科疗法,只有锯掉小腿才能保住性命。这个美国医士听说郭聘三不用刀锯,断腿可复,于是携子来医。经郭聘三治疗,骨肉无损,一月后行路如常人,美国医士惊叹:“中国绝技,西医不能比。”

郭聘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他说“吾岂以富贵役顾?即以活为事,即实以活人为心,于生无愧足矣!”凡患者谢医钱物一概拒收。当时人们称赞他“其居心厚,其操行洁”、“皆奉古贤君子矩矱”。日久天长,门户上悬匾之多,难以计数。

郭聘三之世,扬中华传统医术之长,为国争光,将平生医术下传后人,作为当时中国正骨医术最高水平的代表者,他是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当之无愧的第四代传人。

郭聘三之子郭景星,字灿若(1895年——1950年),少年随父行医,经父言传身教,成年已具名医之资,出类拔萃,后经数十年实践,在前辈手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辨证、定槎、压棉、缚理、拨伸、砌砖、托拿、推按”正骨八法。他医术高超,全国各地求医治伤者络绎不绝。他医德高尚,造福乡里。平时只要有病人登门,无论逢年过节,都能做到有求必应。对患者提来的礼物,除少数农产品如:玉米棒、红豆、小米外,其余金钱、物品一概不收。对于贫苦患者除免费为其治病外,还常常施以食宿。偃师县民众曾在平乐东门外为郭灿若及其父树碑表彰。碑文曰:“大医师郭先生灿若仁术纪念碑”。碑阴四个大字:“神乎其技”。新碑之东,紧并连接立有颂扬郭氏三世祖专门筋骨济世旧碑四座,共五碑一列。郭家大院门楣上悬匾达12块之多,临街厅堂悬匾难以计数,足见民众对郭氏之颂扬之情。

抗战时期,洛阳是中国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国民政府抗日将领云集。军政要员胡宗南、卫立煌、赵寿山、孔从周均邀请郭灿若为其诊治。1945年12月13日,国民党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曾联名赠送郭灿若、高云峰夫妇“妙手灵丹使海内疲癃残疾无遗憾,奇方秘授超古人和缘岐仓而专家”屏联以示赞颂。

郭灿若不仅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他还乐善好施,兴教办学。为了让贫苦农家孩子能读书上学,1940年,他主持创办了平民学校——孟津县平乐宏道中学,并担任董事长兼校长。

1926年,郭灿若和高云峰(1906年——1976年)结为伉俪,夫妇携手行医,治愈了无数患者。1930年,郭灿若突患重疾——鼓症。当时其子郭维淮不满一岁,灿若恐郭氏正骨医术失传,毅然冲破郭氏正骨医术“传男不传女”的封建家规,开始向不识字的妻子传授医术。他一边教她学文化,一边手把手教医术。在郭灿若的精心传授下,高云峰很快掌握了基本要领。由于郭灿若先生打破了郭氏正骨“传男不传女”的家规,使平乐郭氏正骨得以突破性地传承,为平乐郭氏正骨日后的开拓性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0年,被誉为平乐郭氏正骨一代宗师的第五代传人郭灿若病逝于上海。

丈夫去世前后高云峰承担起郭灿若的事业和传授儿子郭维淮的双重使命,以家院为诊所,以儿子郭维淮为助手,以桌、椅、床、板为设备,接收诊治应接不暇的骨伤患者。家院虽小,设备简陋,母子俩却接纳治愈了来自本省河南及远自陕西、山西、甘肃、四川、山东、北京、上海的难以计数的骨伤患者。高云峰成为抗战时期和全国解放前夕,平乐郭氏正骨的主要掌门人,因此便有“天下骨病一石,云峰能医八斗”之说。再生之人有口皆碑,“高老婆”名扬四海,成为与其丈夫郭灿若齐名的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1948年洛阳解放时,人民解放军陈赓兵团司令部在高云峰家门口张贴保护祖国医学遗产——平乐郭氏正骨的布告:

平乐郭氏正骨,相传数代,颇负声誉,乃系祖国民间医学宝贵遗产,凡我军将士均应加以保护,不得影响其行医疗疾。仰各周知。

枯木逢春,高云峰第一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温暖。1952年,她冲破技术私有的陈规陋习,把祖传“接骨丹”、“展筋丹”、“加味益气丸”、“接骨膏药”、外洗药、外敷药等秘方献给人民。1956年1月,高云峰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牢记毛主席“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的嘱托,高云峰从北京回来不久就参加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的筹建工作,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正骨学习班,公开向异姓徒弟传授平乐郭氏正骨医术。1956年9月,高云峰创办并出任洛阳专区正骨医院院长。1958年,在儿子郭维淮的支持、协助下她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五年制本科中医骨伤科大学——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开创了我国中医骨伤高等教育之先河,并任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院长。1962年任河南省平乐正骨研究所所长兼附属医院院长。之后数年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高素质、精英型的中医骨伤人才,为传承发展中医骨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而将植根于中原沃土的土生土长的草根文化——平乐郭氏正骨术,引进了科学殿堂,造就了一个享誉海内外的中医正骨学术流派——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

正骨学院从1958年建立招生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停办,4年间共招收7个班,培养正骨大学专科人才137名、大学本科人才98名。这些学生,当时除台湾省外分配在全国29个省、市、区,大都成为本地区的名医、专家、教授和骨伤科骨干。河南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伤骨科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等,都有平乐正骨学院毕业后分配来的学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这些学生都分别成为当地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同时也是我国中医骨伤界的中流砥柱。

高云峰先后当选为孟津、伊川县人大代表,河南省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四届妇联执委、全国妇联执委、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中,高云峰被诬蔑为“反动学术权威”,迫害致瘫痪在床,1976年6月含冤去世。1981年7月27日,河南省卫生厅党组做出决定,为高云峰平反昭雪。

高云峰生前研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陈旧性关节脱位”科研项目,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郭春园

第五代传人郭春园先生(1923年—2005年),曾任郑州市政协委员、常委;河南省政协委员,常委,人大代表。郭春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科专家,中医骨伤四大流派之一的“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从医60余年,被我国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他一生创办了二所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和“深圳市平乐骨伤科医院”,完成了两部骨科医学专著,“平乐郭氏正骨八法”和“世学正骨从新”,“中国百科全书”,“骨伤分册”,也是他主执笔参与编写的,他治学严谨,倾其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骨伤人才。他以治病救人为天职,60多年来治愈了不知多少个骨科凝难杂证病人,深受同道及国内外广大患者敬仰和爱戴。在长年认真工作中,因过度接触放射线而至手部患上了鳞状上皮癌,后扩散到全身多处,治疗无效撒手人环。为了缅怀这位人民的好医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他“人民健康好卫士”的光荣称号,人民群众则称他是“中华骨魂”“苍生大医”,2010年又被评为深圳市三十位成绩卓著,最具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郭维淮

第六代传人郭维淮先生,1952年郭维淮毅然走出家庭诊室,历任洛阳专区医院中医门诊部副主任、主任,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现为洛阳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曾任孟津县、洛阳市卫生协会委员、主任委员、中医正骨医师,我国中医药界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先后荣获“国医楷模”、“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省管优秀专家”等称号,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医正骨》杂志主编。1956年,和其母亲高云峰院长一起把家庭诊所扩展成正骨医院,后又建成平乐正骨医院,省正骨研究所。郭维淮先生是我国中医骨伤高等教育开拓者之一,1958年他协助母亲高云峰,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中医骨伤科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在当时缺少教材,缺少设备等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郭维淮先生自编教学计划及大纲,并主持编写了《正骨学讲义》(约40万字)作为教材。他历任讲师,骨科教研室主任,开创了一整套平乐郭氏正骨教学方法,从而使中医骨伤走上了正规化教育之路,人才3000余名。这些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并大都成为当地知名专家教授。1956年,1959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和全国劳动模范群英会。曾先后当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为加强学术交流,1989年创办了国家学术刊物-------《中医正骨》,并担任主编。1983年至今,每2~3年主持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平乐正骨学术研讨会。1994年10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该院筹办召开的“94洛阳中医骨伤国际培训暨学术研讨会”获得成功,对促进和推动中医骨伤科学的国内、国际间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根据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郭维淮同志已连续培养了两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为传播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振兴中医骨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河南邵氏针灸流派

下一篇:齐鲁伤寒流派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