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流派正文

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

伏气致病说肇始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春夏秋冬四时之伤,所致以后发生温病、飧泄、痎疟、咳嗽等病,可谓伏气致病学说之源。其中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最先引发医家关注,伏气温病说成为医家研究的重点课题。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伤寒例》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宋代成无己注:“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至春分之时,伏寒欲发,故云今月之内,欲有伏气”(《注解伤寒论》)。其所论伏气即《内经》经义也。张又曰:“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论述伏气温病乃冬时伤于寒毒,并伏藏于肌肤之中,至次年春阳引发,认识到伏气致病病因病机还包括毒邪及邪伏之所,是对《内经》伏气致病说的弘扬。宋代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曰:“伏寒化温而发病”,不能一成不变的运用辛温发表剂,需酌情加入寒凉清热药。元代刘河间在伏气致病治法上创新,首以寒凉清热法为主治疗。至王安道、明喻嘉言、吴又可,清以后叶子雨、刘吉人等于伏气各有发挥。然若深究经文,病温属于伤寒范畴,飧泄、痎疟、咳嗽皆为杂病范畴。可见伏气既是某些热性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同时也是某些内科儿科疾病的病因。清叶天士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伏气致病说流衍于历代,至叶天士可谓渐趋丰富。伏气致病学说发展至今,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充分关注。如今贤任继学提出外感伏邪与杂病伏邪之分,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湖北省中医名师朱祥麟主任医师在继承前贤与家传理论的基础之上,倡言内伤伏气致病的学术思想,并对相关疾病总结出系统的证治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从而提高医疗效果,促进中医学术之发展,在本地区享有盛名。朱老一族,名医世家,家学渊博,至今已历五世。

“内伤伏气致病”流派学术思想

朱庆甲

朱庆甲

朱氏中医世家重视伏气致病理论。朱氏一世庆甲先生一生精勤力学,治学态度严谨,广收博采,宗古不泥。对《内经》、《伤寒论》研究颇精,对后世诸多医家著作亦广为涉猎,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尝论:经谓“春伤于风,夏为飧泄;夏伤于暑,秋为痃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系伏邪过时发病,后世所谓伏气病也。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例》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又曰:“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日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其所论即《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伏气经义。庆甲先生认为,此种变生的伏气温热病较之时行温病危害重笃,尤需详察,以免治误(《医学入门?元部?四时辨证》。他的这一论述对于家学传承以深远影响。

二世彝亭先生继承乃父衣钵,视病以阴阳为总纲,首重人体阳气;治疗以八法为总纲.而尤重祛邪。尝谓仲景曰:“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其认为:宿食当下之,仲景用大承气汤,乃速祛邪之意。受乃父重视伏气致病说影响,其认为不独风寒暑湿可为伏邪,宿食亦是伏邪。故无论风寒暑湿外感邪气在于皮肤之间而未深入者,或内伤所致脏腑气血失调产生之气血痰食壅结者,其未发生病症者皆可视为伏邪,或汗之,或泄之,邪去则正安,具有祛邪务尽的学术思路。

三世瀛洲先生其临床治病重视脏腑、气血、六淫辨证,亦注重伏邪为患,形成自我诊治的心法程式与思路。其运用外感伏气致病理论治疗伏暑、温病发痉等病(见《瀛洲医案》),得心应手疗效显著。同时继承乃父彝亭先生视一切尚未发生病症潜伏于人体之风寒痰瘀等皆为伏邪,力主祛之。并将这一观点应用于杂病、妇科病之中。

四世英航先生承习家传,推重藏象理论,强调诊治急危重病取效贵速,发明用生绿豆浆防治农药中毒,擅用活血化瘀法。其重视伏气致病论,赞同潜伏于人体之风寒痰瘀等皆为伏邪,力主祛之的学术观点。临床治疗内伤杂病,如蓄血、臌胀、失眠等病,运用活血祛邪,每收捷效。

朱祥麟

朱祥麟

五世祥麟精研医典,传承先贤理论和经验,对伏气致病理论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已开伏气致病之先河。祥麟在研究经典著作并继承家学视一切尚未发生病症潜伏于人体之风寒痰瘀等皆为伏邪致病说的影响下,特倡言内伤伏气致病说。其认为,伏气亦即伏邪,其由外感淫邪侵入人体,潜藏于机体之内,过时而引发相关疾病,是为外感伏气致病,是其内函。若此推论之,则凡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之留滞于人体内的诸如滞气、瘀血、痰饮、枳食、虫积、结石、内寒、内热、内毒等继发致病因素,乃至潜伏之肿瘤基因等等,皆可称之为内伤伏邪。是为伏气致病之外延。其未发现明显临床证状前已经潜伏或滋生于肌体内,可用传统四诊方法诊断之。如外感伏气温热病,叶天士之诊治;又如内伤伏气所致杂病,张仲景之诊断伏饮、宿食、干血、癥固害等病。亦可借助血液、尿液等化验或影像检查,应用中医宏观辨证并结合微观辨证,早期发现,从而确定诊断。伏邪潜伏致病,有表现为阴阳气血之不足者,有表现为寒热痰瘀毒邪等有余者,以及正虚邪实或邪少虚多等等,亦可参照患者体质,确立治则,运用八法适时调治,相机而行,使阴阳归于平秘,消除疾病,以保健康。强调消除伏气于萌芽,注重先期防治的学术观点,此乃《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精神。由于朱氏世家重视风病的治疗,内伤伏气致病这一学术观点便应用于风病以及多种相关疾病的防治过程之中,从而形成朱氏世家的医学理论与临证特色。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上一篇:安徽新安王氏内科流派

下一篇:何氏正骨流派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