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图谱中药图谱正文

鹿茸

鹿茸名称:鹿茸

类别:补益药

拼音:LU RONG

拉丁: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别名:斑龙珠

药用部位:幼角

药材性状: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栽培要点:圈养、放养两种养殖方式。一 以圈养为主,梅花鹿为季节性发情动物。秋季配种,幼鹿2周岁时性成熟。配种方式有单公群母式、群公群母式、单公单母定时配对式、以及人工授精式等。8-10月为交配期。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青海

采收加工:每年可采收两茬,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称“头茬茸”,第二次在头茬50-60天后采收,称“二茬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图经》云:“《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有山林处皆有之。”《梦溪笔谈》云:“又北方有麋、麖、塵、馳、麈极大而色苍,黄而无斑,亦鹿之类。” 《药物出产辨》云:“产中国边境,长白山为最好,关东亦佳。”当今主要为人工饲养。主产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山区。河北、北京亦产。

性味归经:温;甘、咸;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冲,1~3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

禁忌: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中火盛,肺有痰热及外感热病未愈着均禁服。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三七

下一篇:友水龙骨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