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感疾病的传变:外感疾病的传变主要有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和三焦传变。
①六经传变:是指疾病病位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之间的相对转移。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在《内经》所论外感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将伤寒热病的病变规律和本质用“六经”概括为六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创立了“六经传变”理论。六经传变,实际上是对外感热病六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病变规律和本质的概括。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把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也相应地成为病邪传播转移的通路和病理变化反应的途径,尤其是外感疾病传变的重要途径。六经之中,三阳主表,三阴主里。三阳之中,太阳为一身之藩篱,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之中,太阴居表,依次为少阴、厥阴。外邪循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是由表入里,由阳入阴,先三阳后三阴依次相传,即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传变。这种传变规律反映了人体正气由盛而衰,疾病由表入里、由阳入阴、由轻而重的发展趋势。外邪循六经传变还有越经传、表里传、直中、合病、并病等一些特殊的传变形式。越经传,是指疾病不按六经次序传变,如由太阳传入太阴;表里传,即病变在表里相合经脉之间的移易传变,如病变由太阴传至阳明;直中,指病邪不经三阳经而直接传入三阴经,如外邪直中太阴或少阴;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如太阴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三阳合病等;并病,是指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如先有太阳经病变,后有阳明经病变,有先后次第之分。另外,由于经脉与脏腑相络属,所以六经病变多与相应的脏腑功能失常有关。
②卫气营血传变:指病变在卫、气、营、血四个病理阶段之间的转移变化,主要用于阐释温热病的传变。卫分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病位在皮毛与肺,病情轻浅;气分为温热病的中期阶段,病位在肺、胸膈、脾、胆、胃肠,病情较重,多数热性病至气分即止;营分为温病的严重阶段,病位主要在心与心包;血分属温热重症的极期阶段,病位在心、肝、肾,病势险恶,常致不救。温热病一般多从卫分开始,继而气分、营分,终于血分,依次传变,病情逐渐加重。卫气营血的病位传变,始于卫分,经气分、营分,终而血分,称为“顺传”,反映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而深,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转虚的传变过程。温热之邪入卫分后,不经气分阶段,径入营分或血分,称为“逆传”,提示病变急剧,病势凶险。“顺传”与“逆传”主要区别在于传变过程呈渐进性或暴发性之不同。“顺传”多呈渐进传变,“逆传”多为暴发而形成。此外,尚有“卫气同病”、“气营两燔”及“气血两燔”等特殊病证类型。总之,病位的卫气营血传变,由卫分、气分传至营血,病位多由浅入深,病情由轻变重,病势则趋向恶化;而病变由营血传出卫分,则提示病情由重变轻,病位由深出浅,病势趋于好转或痊愈。
③三焦传变:即病变部位循上、中、下三焦而发生传移变化,是外感温热病,尤其是湿热病的主要传变形式。三焦传变是温病学家在部位三焦概念的基础上,所总结和创立的温热病的传变规律。三焦病位传变,主要是上下相传,即病位由上传下,或由下而传上。外感温热病邪,多自口鼻而入,肺卫首先受邪而发病,继则从上焦传入脾胃,再入下焦肝肾,故其传变为由上至下,此为“顺传”,说明疾病由浅入深、由轻而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