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理论正文

五脏--肝

[FS:CONTENT_START]

肝的实体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灵枢·本藏》记述了肝的形态大小、位置高下偏正、质地坚脆与发病的关系。《难经·四十一难》载“肝独有两叶”,《四十二难》说:“胆在肝之短叶之间。”并记录了肝的重量与左右分叶。其后历代医家对肝的形态解剖的认识大致相同,与现代解剖学对肝的位置、形态的描述基本一致。《内经》称肝为“罢极之本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其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主藏血。《素问·调经论》等明确提出“肝藏血”,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从。《素问·五常政大论》曾云:“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涉及“疏泄”一词,本义为岁木太过,木气达土,土得木气之宣畅而疏通。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认为与肾主闭藏相对而言,肝有疏泄精液的作用,首次将疏泄作为肝的功能论述,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随后许多医家明确将疏泄作为肝的主要功能提出,并逐渐扩展了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则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通于春气;在体合筋,开窃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肝藏魂,在志为怒;其经脉为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一)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疏泄,即疏通、宣泄、畅达之义。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作用。气机的调畅与否,又影响着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脾胃的运化、情志的变化以及生殖功能等诸多方面,所以,肝主疏泄是保障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1)疏调气血:肝对全身气机的疏通、调畅,促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而人体气血相依,循环不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唐容川《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气血又为全身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旺盛和谐。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常表现为两类病理情况:一是疏泄不及,通常称为“肝气郁结”,或因于肝之气血阴阳不足,升发冲动无力,或因受阻而升动不利,以致气机阻滞,表现为胸胁、乳房、少腹等部位胀满疼痛不适;若气滞血瘀,则可见上述部位刺痛,甚则形成癥积肿块,妇女可见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二是疏泄太过,即肝的气阳火盛,升发冲动过于亢奋,以致气行逆乱,肝气上逆或横逆,而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等症状;甚则血随气逆,导致吐血、咯血等出血,或突然昏仆之暴厥证。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暴)厥。”

(2)调节情志:情志是指人体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其中也包括了以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和以应激激情为主的“惊、恐”,中医学中概称为七情。人的正常情志活动以气血的正常运行为基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灵枢·平人绝谷》云:“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进而发挥调节情志的作用。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心情开朗舒畅,情志活动正常,其对情志刺激的耐受性也较高。否则,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多可导致情志活动的异常变化。若疏泄不及,气机不畅,表现在情志变化上则以抑郁为主,如孤僻寡欢,悒郁不乐,多愁善感,嗳气叹息,甚则沉默痴呆,表情淡漠,时欲悲伤啼哭等;若疏泄太过,气机逆乱,在情志变化上[FS:PAGE]则以兴奋为主,如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甚则妄言失志,喧闹不宁,骂詈叫号,登高逾垣等。肝的疏泄功能与情志变化之间,常呈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通过对气血运行的调畅,对情志的正常发生与保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许多情志的异常变化,常可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清·魏之绣《柳州医活》谓:“七情之病,必由肝起。”一般抑制性的情志变化如郁怒、忧思等会抑制肝的疏泄功能的发挥,导致肝气郁结;亢奋性的情志变化如暴怒则会引动肝气升发无制,导致肝气疏泄太过的病理变化。

(3)促进消化: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靠中焦脾胃的受纳、腐熟与运化功能来完成。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则主要取决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之间的协调平衡。《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而肝的疏泄功能,能促进脾气的健升,使水谷精微得以上归心肺;又能使胃气和降,推动初步消化之食物下达小肠。所以,肝主疏泄对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清·唐容川《血证论》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在病理情况下,若肝郁气滞,疏泄不及,木不疏土,脾失健运,则可见胸胁胀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等。肝气亢盛,疏泄太过,肝木乘脾,则可见肠鸣矢气、腹痛欲泻、泻后痛减等症;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多表现为嗳气、呃逆、恶心、呕吐、嘈杂、吞酸、厌食、胃脘胀痛等症。肝主疏泄促进消化的作用,还表现于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方面。胆汁可协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而胆汁的生成来自肝脏,所谓“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东医宝鉴》),胆汁的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清·唐容川《医学见能》云:“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故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胆汁的分泌排泄,进而影响脾胃消化功能。若肝之疏泄不及,胆汁排泄障碍,则可见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腹胀、便溏等症;肝之疏泄太过,气火上逆,可致胆汁上逆或外溢,而见口苦、呕吐黄绿苦水或黄疸。

(4)通利水道:水液在体内的输布运行,是通过脾的运化、肺的宣发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而布达全身。肝的疏泄功能,既可调畅肺、脾、肾三脏气机,促进三脏调节水液的功能,又能通利三焦疏通水道,使水液通达全身,运行无阻。就气与水液的关系而言,气能行水,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三焦气治,水道通利;若肝失疏泄,则会导致肺、脾、肾气化不利,三焦水道不畅,水液输布障碍,而酿湿生痰或水湿停聚、泛溢,表现为梅核气、瘿瘤、瘰疬、水肿、臌胀、癃闭等。

(5)调理生殖:足厥阴肝经绕阴器,经少腹联络冲任二脉,而冲任同起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与女性生殖密切相关;肝在体合筋,前阴为众多筋脉汇聚之处。《素问·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灵枢·经脉》曰:“足厥阴之别,……经胫上睾结于茎。”阴茎以筋为体,肝筋结于前阴。而冲任气机的通畅,阴茎的勃起与精窍的启闭正常,皆赖于肝的疏泄。因此,男女两性的生殖功能均与肝有密切的关系。肝之疏泄得宜,在男子表现为适时的性欲勃发和泄精,在女性表现为排卵、月经适时,性欲正常。若肝之疏泄不及,气血不能充养宗筋,则男女均可见性欲低下,男子还可见阳痿、早泄等,女子可见月经失调甚或闭经等;若疏泄太过,气机逆乱,男子可有阳强易起、性欲亢奋或精窍开启太过而病遗精、滑精,女子则可见月经先期,或血崩、梦交等症。当然,男女生殖机能的正常发挥,还有赖于肾的闭藏作用,是疏泄与闭藏两方面协调配合的结果。正[FS:PAGE]如朱丹溪《格致余论》在总结肝肾两脏对人体性活动的调控作用时所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2.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一定数量血液的作用。《素问·调经论》云:“肝藏血。”唐·王冰注《素问·五脏生成》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肝主藏血的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养肝制阳:肝贮藏一定数量的血液,一方面可滋养肝脏本身,保持肝体柔和;另一方面,血属阴,可制约肝的阳气,使之勿升动太过。只有肝之藏血充沛,阴血不亏,方可使肝的升动之性既冲和条达,又不致于亢逆为害,从而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否则,肝的阴血不足,不能制约肝的阳气升动,则易导致肝用太过,出现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甚则肝风内动等病理变化。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言:“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舒之性。”

(2)调节血量:肝对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血量的机能发挥,是以肝贮藏血液为物质基础,以肝主疏泄为功能前提而完成的。其调节途径:一是人体活动时,通过肝的疏泄功能,借助肝升发之气的推动,将贮藏于肝的血液向机体外周输送,以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言:“肝 (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当人体活动量减少时,血液需求量也相应减少,则一部分血液又归藏于肝。二是调节冲任二脉之血量,控制女子月经来潮。《医学真传》说:“盖冲任之血,肝所主也。”三是肝藏之血,输送至肾并化为肾精。若肝藏血不足,不能满足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则会表现出一系列血虚的病理变化;如血不养目,则两目昏花、干涩,甚至夜盲;血不养筋,则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肢体麻木;不能充盈冲任,则女子月经量少,甚则闭经等。

(3)防止出血:气能摄血,依赖于气量的充沛和运行的正常。肝贮藏血液,防止出血效能的发挥,依赖于藏血与疏泄间的相互协调。只有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功能正常,使气血运行畅顺[FS:CONTENT_END]

咨询电话:010-84132590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五脏--脾

下一篇:五脏--肾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