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连丸--处方来源:《中国药典》
【方剂名称】香连丸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香连丸--处方来源:《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绛兵部手集方》
【方剂名称】香连丸
【处方】宣连 青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药,同捣筛,白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20~30丸。每日二三次。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服。
【摘录】《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绛兵部手集方》
香连丸--处方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方剂名称】香连丸
【别名】豆蔻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木香15克 黄连22.5克(去须微炒)诃黎勒15克(煨,用皮)肉豆蔻122枚(去壳)丁香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以烧饭和丸,如黍粒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失调,下赤白痢,腹内疠痛,日夜频作,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以粥饮送下5丸,日三四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香连丸--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方剂名称】香连丸
【处方】木香 黄连(去须,炒)甘草(炙,锉)肉豆蔻(去壳)
【制法】上四味,等分,捣罗为末,砂糖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热痢。
【用法用量】每次15丸,空腹时用米汤下,更以意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香连丸--处方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四
【方剂名称】香连丸
【处方】黄连 地榆 赤石脂各60克 龙骨 阿胶 木香 艾叶 黄芩各30克 肉豆蔻45克 使君子22.5克 赤芍药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便泄下痢,日夜无数,怠堕力少,米谷不化,脓血相杂,脐腹疠痛,痞满肠鸣,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乌梅米饮下,不拘时。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四
香连丸--处方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方剂名称】香连丸
【处方】木香 诃子肉(面炒)黄连(炒)各15克 龙骨6克
【制法】上为细末,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湿热痢无积滞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汤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香连丸--处方来源:《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聚宝》
【组成】木香1分,川黄连半两,没石子1个,肉豆蔻2个,诃皮3个,胡椒40粒。
【主治】小儿疳泻及夏末秋初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食前杆草汤送下,日3-4次。
【制备方法】上以吴茱萸1合,慢火同炒紫色,去茱萸,为末,酒糊为丸,如麻子大。
香连丸--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别名】小连丸
【组成】黄连(去须,炒)半两,干姜(炮)1分,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分,肉豆蔻(去壳)2枚,草豆蔻(去皮)1枚。
【主治】小儿肠胃虚寒,洞泄下痢,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乳食前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烧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附注】小连丸(《普济方》卷三九八)。
香连丸--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组成】黄连(去须)3两,地榆(锉)2两,赤石脂2两,龙骨1两,阿胶(炙令燥)1两,木香1两,赤芍药1两,艾叶(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肉豆蔻(去壳)1两半,无食子3分。
【功效】调脏气,止便泄。
【主治】下痢脓血,脐腹(疒丂)痛,虚气痞满,肠鸣里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香连丸--处方来源:《幼科折衷》卷上
【组成】苍术1斤,明矾1斤(为末,入苍术炒),木香2两,黄连2两,乌梅1斤(煮烂)。
【主治】噤口痢。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生姜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乌梅肉为丸。
香连丸--处方来源:《圣惠》卷九十三
【别名】豆蔻香连丸
【组成】木香半两,黄连3分(去须,微炒),诃黎勒半两(煨,用皮),肉豆蔻1或2枚(去壳),丁香1分。
【主治】小儿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之气客于肠间,下痢赤白,肠内(疒丂)痛,日夜频并,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米粥饮送下,每日3-4次。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烧饭为丸,如黍粒大。
【附注】豆蔻香连丸(《局方》卷十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香连丸--处方来源:《梅氏验方新编》卷二
【组成】川黄连1两2钱,广木香8钱(不要见火),山楂肉1两2钱(炒),川厚朴(去粗皮,姜汁炒)8钱,小青皮(醋炒)8钱,生甘草5钱,红花3钱(酒洗),大黄2两(酒炒),大白芍1两2钱,陈枳壳(麸炒)8钱,尖槟榔8钱,油当归5钱,地榆5钱,桃仁6钱(去皮尖),橘红4钱。
【功效】清邪热,导滞气,行瘀血。
【主治】热痢。
【用法用量】每服3钱,扁豆花泡汤化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荷叶包米煨饭为丸。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香连丸--处方来源:《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茅先生方
【组成】木香半两,黄连(用茱萸半两,同于铫内炒令烟起,取出,去茱萸)半两,肉豆蔻半两,诃子(炮,去核)半两,阿胶(面炒)1钱,朱砂1钱。
【主治】小儿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10-14丸,用饭饮吞下。儿小碎之。
【制备方法】上为末,饭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香连丸--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组成】木香、黄连(去须,炒)、甘草(炙,锉)、肉豆蔻(去壳)各等分。
【主治】热痢。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沙糖为丸,如梧桐子大。
香连丸--处方来源:《慈幼心书》卷九
【组成】川黄连1斤(去毛芦),广木香4两。
【主治】小儿痢疾。
【用法用量】外用吴茱萸4两,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厚朴、车前、木通、枳壳、槟榔、茯苓、白术、黄芩、香附、陈皮、苍术各2钱,水7碗,煎至4碗,滤【去滓,将汁煮川连,至汁干为度,取起焙脆,同木香为细末,以老米粉和,滴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20丸,白痢生姜汤送下,赤痢细茶送下。
香连丸--处方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
【组成】广木香4两,甘草4两,陈皮4两,槟榔4两,泽泻4两,黄连8两,苍术8两,枳壳6两,厚朴6两,吴萸4两,杭芍8两,茯苓6两。
【主治】赤白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幼童减半,开水吞服。
【制备方法】水泛为丸。
【用药禁忌】胃弱泄泻不宜服用。
香连丸--处方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组成】黄连1两,广木香1两,川朴1两,槟榔1两,白芍1两,枳壳1两。
【功效】消炎整肠。
【主治】肠炎腹痛,里急后重,脓便血便,或如鱼脑,或如烂肉,日行数10次。
【用法用量】每服1钱,开水送下,日2次。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泛小丸。
【用药禁忌】忌食瓜、果、生冷、油腻等物。
香连丸--处方来源:《人己良方》
【组成】黄连(酒、蜜、姜、土制)1两,使君子肉7钱(炒),白芍5钱,木香2钱半。
【主治】小儿脾胃虚弱,疳泻疳痢,延缠不愈。
【用法用量】5-6岁服5分,8-9岁服8分,每日服2次。虚弱者服1分。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米汤为丸。
香连丸--处方来源:《医学启蒙》卷三
【组成】川黄连(净)1斤(切豆大,同吴萸用汤浸泡良久,去汤,以湿萸同连闷过,方炒连赤色,去吴萸用连),广木香4两,白芍药4两(醋炒),平胃散4两。
【功效】和脾胃,除湿热,止泻痢,解宿醒。
【主治】吐酸嘈杂,腹痛,并男子淋浊,女人带下。
【用法用量】空心米汤送下100余丸;淋浊带下,空心白水送下80丸。
【制备方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香连丸--处方来源:《活人方》卷三
【组成】川黄连2两5钱(用吴茱萸1两3钱,同煮汁干,去吴萸用连,切片,焙干),白芍药(醋炒)1两,黄芩(炒)5钱,当归(酒焙)7钱5分,地榆(醋炒)5钱,广木香5钱,乌梅肉(炙)2钱5分,陈神曲(炒黄为末,1两2钱)。
【主治】男、妇、小儿之痢,表里俱清之后,里急后重,肚腹仍痛,所去血积或鲜或黑,及滞下而不痛,久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早晨空心吞服1钱5分,病久及年老者以参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即以神曲调糊为丸,如麻子大。
香连丸--处方来源:《活人方》卷四
【组成】川黄连2两5钱(用吴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