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D --> 大黄丸

大黄丸

大黄丸用于通便泄热,理气止痛。主治大肠热秘,心胸烦躁。头痛便难,腹胁胀满,口舌干燥。 甜葶苈丸,葶苈丸,大黄桃仁丸,知母大黄丸,涤中丸,承气丸,细丸,头痛,心胸烦躁
方》卷三一一

大黄丸--《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甜葶苈1两半(隔纸炒令紫色),川芒消1两,桔梗1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石膏半两(细研,水飞过),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久积症癖,坚牢,羸瘦,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大黄丸--《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海藻1两(洗去咸味),川朴消1两,昆布1两(洗去咸味),苦瓠子仁1两,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木通1两(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胸满,咽喉噎塞,心神烦闷,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大黄丸--《圣惠》卷八十八

【别名】知母大黄丸

【处方】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知母半两,牡苈半两(烧,为粉),当归半两(锉,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症瘕,腹痛黄瘦。

【用法用量】知母大黄丸(《普济方》卷三九一)。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大黄丸--《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川大黄1两(锉,微炒),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栀子仁3分,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不通,心腹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熟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大黄丸--《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川大黄1两(锉,微炒),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赤茯苓3分,甜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牛膝1两(去苗),牡丹3分,水蛭半两(炒令黄),芎䓖半两,桂心半两,柴胡3分(去苗),牡蒿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虻虫半两(微炒令黄,去翅足),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庶虫)虫半两(炒令微黄),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生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恶血凝滞,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大黄丸--《千金》卷二

【处方】大黄(破如米豆,熬令黑)1升,柴胡1升,朴消1升,芎䓖5两,干姜1升,蜀椒2两,茯苓(如鸡子大)1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带下、百病、无子。

【用法用量】服十日下血,二十日下长虫及清黄汁,三十日病除,五十日肥白。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治妇人带下、百病、无子,故用大黄、朴消以散积血;即用干姜、蜀椒以温子脏;柴胡升发生气;芎穷理荣血;茯苓引领消、黄专行渗道,与后养胎令易产方蒸大黄丸用法相仿。

【摘录】《千金》卷二

大黄丸--《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茵陈半两,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诸黄,心胸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新汲水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处方】大黄(锉碎,微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大黄丸  甜葶苈丸  葶苈丸  大黄桃仁丸  知母大黄丸  涤中丸  承气丸  细丸  头痛  心胸烦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黄五味子丸        下一篇:大黄一物汤

>> 返回中药方剂D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