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D --> 大黄丸

大黄丸

大黄丸用于通便泄热,理气止痛。主治大肠热秘,心胸烦躁。头痛便难,腹胁胀满,口舌干燥。 甜葶苈丸,葶苈丸,大黄桃仁丸,知母大黄丸,涤中丸,承气丸,细丸,头痛,心胸烦躁
去须)1两,白鲜皮1两,栀子仁1两,秦艽(去苗)1两,龙胆(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大麻仁(别杵如膏)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余热不退,发歇不定,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大黄丸--《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赤芍药3分,木通1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大麻仁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不利,腹胁满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清粥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大黄丸--《圣惠》卷三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3分(去心,焙),羚羊角屑3分,川升麻3分,生干地黄3分,犀角屑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脏壅热,心膈烦闷,头目不利。

【用法用量】《圣济总录》:食前竹叶汤下。

【注意】忌酒、热面等。

【摘录】《圣惠》卷三

大黄丸--《圣惠》卷三十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鳖甲3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以酽醋2升,纳铛中,先煎令稠,下药末更煎之,以柳木篦搅勿住手,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劳,两胁下有痃癖,渐上攻心,食少或不消化,腹内积聚不散,黄瘦,久困久痢,或大便秘涩,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腹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渐加至10丸,以溏利下脓血烂肉为度。老少以意加减。唯得食煮饭、葱煎汁、生姜而已,此外不得食之。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大黄丸--《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栀子仁2两,黄芩2两,黄连2两(去须),车前子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焦积热,眼赤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夜卧临时再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大黄丸--《圣惠》卷三十六

【处方】川大黄半两(炙碎,微炒),栀子仁半两,黄耆半两(锉),川升麻半两,川朴消半两,黄连半两(去须),生干地黄半两,玄参半两,磁石1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热毒气攻耳,暴聋,由肾气实热所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大黄丸--《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防葵1两,木香3分,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鳖甲1两半(醋炙令黄,去裙襕),干姜3分(炮裂,锉)。

【制法】上为细末,以陈米醋3升,熬令稠,入神曲末半两,煎成糊,溶和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肥气结聚在左胁下,坚牢疼痛,食少体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以微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大黄丸--《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芎䓖半两,桂心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腰脚疼痛,大肠壅滞。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大黄丸--《圣惠》卷四十九

【别名】大黄桃仁丸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干姜3分(炮裂,锉),高良姜3分(锉),小草3分,芎䓖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桃仁1两(汤浸,去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大黄丸  甜葶苈丸  葶苈丸  大黄桃仁丸  知母大黄丸  涤中丸  承气丸  细丸  头痛  心胸烦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黄五味子丸        下一篇:大黄一物汤

>> 返回中药方剂D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