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D --> 大黄丸

大黄丸

大黄丸用于通便泄热,理气止痛。主治大肠热秘,心胸烦躁。头痛便难,腹胁胀满,口舌干燥。 甜葶苈丸,葶苈丸,大黄桃仁丸,知母大黄丸,涤中丸,承气丸,细丸,头痛,心胸烦躁
塞,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煎粟米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大黄(锉,炒)2两,干姜(炮)半两,人参2两,丹参(去芦头)1两,沙参1两,苦参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半两,玄参1两半,(庶虫)虫(炙焦)8枚,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葶苈(纸上炒)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研)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分,巴豆10枚(去皮膜,研出油尽)。

【制法】上17味,捣罗15味为末,与巴豆、杏仁同研,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哺露,胁下痞坚,腹满虚胀,手足烦热,往来无时。

【用法用量】每服2丸至3丸,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大黄(锉,炒)1两,丹砂(研)1分半,人参1分半,枳壳(去瓤,麸炒)1分半,白茯苓(去黑皮)1分半,柴胡(去苗),桂(去粗皮)半分,木香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宣下胎中宿物。主治小儿初生至百日周晬,腹内有气,冲心喉;及壮热头疼,呕逆腹痛,寒热乳癖。

【用法用量】每服5丸,乳汁送下,1日3次。大者加至2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大黄(锉,炒)3分,黄芩(去黑心)3分,黄连(去须)3分,当归(切,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黄耆(锉)3分,生干地黄(焙)3分,赤芍药3分,柴胡(去苗)3分,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骨蒸,心神烦躁,大小便难,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大黄丸--《普济方》三八○引《全婴方》

【处方】大黄3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米醋1升,相和置铜碗下,于铛内煮浮于水上,炭火煮,竹笆子搅药,候可丸,即入稠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无辜疳病,急疳壮热,疳劳骨蒸,头发作穗,身上生疮,瘰疬核块,服食不成肌肤,腹大颈细。

【用法用量】3岁30丸,米汤下。加减与之。当下青脓为效。

【摘录】《普济方》三八○引《全婴方》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大黄(锉,炒)1两,赤芍药1两,当归(切,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两,枳实(去瓤,麸炒)3分,火麻仁(别研如膏)3分,生干地黄(焙)3分。

【制法】上7味,捣罗6味为末,与麻仁膏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大黄丸--《普济方》卷三十九

【处方】大黄(锉,炒)5两,大麻仁(研)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熟水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九

大黄丸--《普济方》卷七十三

【处方】川大黄(锉碎,微炒),栀子仁5两,荠苨5两,葛根(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上焦积热,目赤涩痛。

【用法用量】方中大黄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三

大黄丸--《普济方》卷一九一

【处方】大黄、白术、木防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利小便。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送下。小便利为度。不知增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一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大黄(锉,炒)2两,黄芩(去黑心)2两,人

|<< << < 11 12 13 14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大黄丸  甜葶苈丸  葶苈丸  大黄桃仁丸  知母大黄丸  涤中丸  承气丸  细丸  头痛  心胸烦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黄五味子丸        下一篇:大黄一物汤

>> 返回中药方剂D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