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D --> 大黄丸

大黄丸

大黄丸用于通便泄热,理气止痛。主治大肠热秘,心胸烦躁。头痛便难,腹胁胀满,口舌干燥。 甜葶苈丸,葶苈丸,大黄桃仁丸,知母大黄丸,涤中丸,承气丸,细丸,头痛,心胸烦躁
去沫)1两,羌活(去芦头)1两半,芎䓖1两半,防己2两半,白附子(炮)2两半,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干)3两,雄黄(研)半两,空青(研)半两,腻粉(研)半钱,麝香(研)半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六种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服讫饮酒2-3盏,以衣覆出汗如桃胶。后每夜服7丸,49日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大黄丸--《广笔记》卷一

【处方】川大黄(切片,蜜蒸)1斤,白芍药(酒浸,切片,炒)6两,甘草(炙)3两,槟榔4两,木香(切片,不见火,为末)1两,枳壳(炒)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同水煎木香,和捣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痢初起壮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重者5钱,白莱菔汤送下。以行2-3次,腹中爽快为度。积滞重而元气虚者,以人参汤送下;孕妇,以人参缩砂汤送下。行后另用人参丸补之。

【注意】胃弱者禁施。

【摘录】《广笔记》卷一

大黄丸--《外台》卷四引《古今录验》

【处方】大黄1两(蒸之2斗米下),巴豆50枚(去心皮,熬),消石3分(熬,无者以芒消代之),桂心2分,干姜2分(炮)。

【制法】上药别捣巴豆令如泥,余药研末,合和,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病不得大便,或宿食不消,飞尸遁尸,心腹胀满痛,疟疾;妇人产后血结,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目青黄;小儿淋沥寒热,胪胀腹大,不欲食,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汤送下。但热在膈上当吐,在膈下当利,预作粥,如服他吐下丸法。服药两食顷不吐下,以热饮助之;若不得吐下,可更服1丸半,耐药壮人可2丸。此药优于他下药丸,故宜大小。下多,冷粥解之。若有疮,绵挺如指,蜜和1丸涂挺头,且纳疮中,不愈更作;温病不得大便,服之得下佳,宿食不消亦服之;飞尸遁尸,浆服半丸,每日1次,应须臾止;心腹胀满痛,服1丸;疟者依发日先宿勿食,清晨服1丸,丁壮人服2丸,得吐下,忍饥过发时乃食;妇人产后血结,中奔走起上下,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目青黄,服半丸;小儿淋沥寒热,肿胀大腹,不欲食,食不生肌,3-4岁者如麻子服1丸,每日1次;6-7岁儿服2丸,比30日心腹诸病愈;儿小半之愈。

【注意】忌野猪肉、芦笋、生葱。

【摘录】《外台》卷四引《古今录验》

大黄丸--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千金翼》卷十五引靳邵方

【别名】细丸

【处方】大黄1合,葶苈1合,豉1合,杏仁30枚,巴豆30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胡豆大。

【功能主治】客热结塞不流利,服寒食散成痰澼水气,心痛,百节俱肿。

【用法用量】细丸(《千金》卷十六)。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千金翼》卷十五引靳邵方

大黄丸--《直指》卷四

【处方】木香半两,大黄半两,黑豆1两,升麻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脚气,风热烦闷发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乌梅2个,新汲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四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大黄(锉,炒)3两,大麻仁(研如膏)3两,当归(切,焙)3两,生干地黄(焙)4两。

【制法】上4味,捣罗3味为末,与麻仁膏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风热,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处方】大黄2两(锉,炒),芒消1两(别研),黄芩(去黑心)1两半,赤芍药1两半,杏仁1两半(去双仁皮尖,麸炒),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关格闭

|<< << < 11 12 13 14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大黄丸  甜葶苈丸  葶苈丸  大黄桃仁丸  知母大黄丸  涤中丸  承气丸  细丸  头痛  心胸烦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黄五味子丸        下一篇:大黄一物汤

>> 返回中药方剂D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