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D --> 大黄丸

大黄丸

大黄丸用于通便泄热,理气止痛。主治大肠热秘,心胸烦躁。头痛便难,腹胁胀满,口舌干燥。 甜葶苈丸,葶苈丸,大黄桃仁丸,知母大黄丸,涤中丸,承气丸,细丸,头痛,心胸烦躁
丁香3分,诃黎勒(煨,去核)1两,桂(去粗皮)1两,木香1两。

【制法】上药除大黄煎外,捣罗为末,入大黄煎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气搐痛,吐酸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临卧温酒送下。渐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大黄(锉)1斤,芎䓖半斤。

【制法】上为末,用蜜和成剂,甑上炊7遍,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黄疸,面黄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熟水送下,空心、食前、临卧日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大黄(锉,炒)1两,干姜(炮)半两,桂(去粗皮)3分,巴豆14枚(去皮心膜,炒,研)。

【制法】上4味,先捣前3味为细末,与巴豆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干霍乱,不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5丸至7丸,温水送下。服久未动,更服3丸,以温粥饮1盏投之。取利为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大黄(锉,炒)2两,赤芍药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杏仁(去皮尖,别研如膏)1两半,芒消1两半。

【制法】上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淋,小便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热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大黄丸--《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川大黄4两(锉碎,微炒),诃黎勒皮4两,人参2两(去芦头),大麻子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积滞气,不能饮食,食即不消,风热气上冲。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酒送下。老少以意增减服之,以溏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大黄丸--《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木香1两,干姜1两(炮裂,锉),桂心1两,槟榔1两,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神曲1两(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转气。

【用法用量】每服3丸至5丸,空心或夜卧时以温茶送下。以溏利为度。如要快泻,良久以热茶投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大黄丸-- 方出《医心方》卷十二引《葛氏单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大黄3两,芍药3两,厚朴3两,枳实6斤,麻子仁6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坚强难者;内有虫滞。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稍增,以通利为度,可恒将之。

【摘录】方出《医心方》卷十二引《葛氏单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大黄丸--《医心方》卷二引《经心录》

【处方】大黄1两,黄芩1两,黄连3两,苦参2两,龙胆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热,食饮不消化,头眩引胸胁,喉中介介,口中烂伤,不嗜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每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二引《经心录》

大黄丸--《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大黄1两(锉,炒),牵牛子3两(微炒),木香1分,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焙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胸膈,消壅滞。主治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风气大肠涩结。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临卧煎竹叶汤送下;生姜汤送下亦得。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大黄(锉)1两,蔓荆实1两,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

|<< << < 11 12 13 14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大黄丸  甜葶苈丸  葶苈丸  大黄桃仁丸  知母大黄丸  涤中丸  承气丸  细丸  头痛  心胸烦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黄五味子丸        下一篇:大黄一物汤

>> 返回中药方剂D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