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词典中药词典T正文

田螺

【出处】《药性论》《本草经集注》原名田中螺

【拼音名】Tián Luó

【别名】黄螺(《医林纂要》)。

【来源】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全体。夏、秋捕取。

【原形态】

螺壳圆锥形,高约达5~7厘米。壳顶略尖,螺层6~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很大;壳口卵圆形,边缘整齐;厣角质,卵圆形,褐色,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呈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吻;吻前端腹面有口,其基部有触角1对,能稍作伸缩性活动。雄性的右触角较左侧的粗而短,顶端有生殖孔开口,成为交接器。靠近触角基部外侧的隆起处有眼。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广阔,前端略成截状,后端圆,足背面中央隆起呈圆柱状,与头、壳轴肌和内脏囊相连。头和足能缩入螺壳,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

生活于湖泊、河流、沼泽及水田等处,平时以宽大的足在水底或水生植物上爬行。以多汁的水生植物的叶及藻类为主要食料。寒冷期钻入泥土中休眠。

本动物的壳(田螺壳)、厣(田螺厣),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可食部每100克约含水分81克、蛋白质10.7克、脂肪1.2克、碳水化物4克、灰分3.3克,又含钙1357毫克、磷19l毫克、铁19.8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维生素A130国际单位。

【性味】

甘咸,寒。

①《别录》:汁:大寒。

②崔禹锡《食经》:味咸,小冷,无毒。

③《品汇精要》:味甘,性寒,无毒。

【归经】

①《本草求真》:入膀胱、肠、胄。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治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①《别录》:汁:主目热赤痛,止渴。

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③《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内敷热疮。

④《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取涎涂或捣敷。

【注意】

①《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

②《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泄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附方】

①治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田螺二枚,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医钞类编》)

②治黄疸病:田螺肉一、二十个,作剁酒服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③治水气浮肿:田螺、大蒜车前草。研为膏,作大饼覆腹上,水从便旋而出。(《稗史》)

④治水肿:田螺不拘多少,水漂,加油一盏于水内,其涎自然吐出,取晒干为末。每服不过三分;酒调下,水自小便下,气自大便出,肿即消,再服养脾胃药。(《保元方》)

⑤治酒毒肠风下血:大田螺五个,洗净,仰顿火上烧,以壳白肉干为度,碾为细末,只作一服,热酒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噤口痢,封脐引热下行:田螺肉捣碎,入麝香少许,盒脐内。(《丹溪心法》)

⑦治眼痛:真珠并黄连纳田螺中,良久汁出,取以注目中。(陶弘景)

⑧治内痔外痔肿痛:大田螺一个,以冰片掺靥中,仰放盏内,少顷水流出,取搽痔疮上。(《外科十法》田螺水)

⑨治大肠脱肛,脱下三、五寸者:大田螺二、三枚,将井水养三、四日,去泥,用鸡爪黄连研细末,入厣内,待化成水,以浓茶洗净肛门,将鸡翎蘸扫之,以软帛托上。(《德生赏经验方》)

⑩治一切疔肿:田螺一个,以好冰脑二片,放在螺内化为水,点疮上。(《普济方》)

⑾治瘰疬溃破:田螺连肉烧存性,香油调搽。(《医林集要》)

【临床应用】

①治疗肾脏性腹水

取鲜田螺(去壳)2~3只洗净,和食盐3茶匙捣烂,摊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上一篇:田螺

下一篇:田螺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