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1.《本草图经》:水麻,生鼎州。其根名石蒜,九月采。又金灯花,其根亦名石蒜,或云即此类也。
2.《纲目》:石蒜,处处下湿地有之。春初生叶如蒜秧及山慈姑,叶背有剑脊,四散布地,七月苗枯,乃于平地抽出一茎如箭干,长尺许,茎端开花四、五朵,六出,红色,如山丹花状而瓣长,黄蕊长须,其根状如蒜,皮色紫赤,肉白色,此有小毒。一种叶如大韭,四、五月抽茎开花,如小萱花,黄白色者,谓之铁色箭,功与此同。二
【拼音名】Shí Suàn
【英文名】Shorttube Lycoris , Shorttube Lycoris Bulb, Bulb of Shorttube Lycoris
【别名】老鸦蒜、乌蒜、银锁匙、独蒜、山鸟毒、九层蒜、鬼蒜、山蒜、溪蒜、龙爪草头、红花石蒜、野蒜、秃蒜、朋红、三十六桶、壁蛇生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石蒜或中国石蒜的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ycoris radiata (L''Herit.)Herb.[Amaryllis radiata L''Herit.] 2.Lycoris chinensis Traub
采收和储藏:秋季将鳞茎挖出,选大者洗净,晒干入药,小者做种。野生者四季均可采挖鲜用或洗净晒干。
【原形态】
1.石蒜,多年生草本,鳞茎宽椭圆形或近球形,直径约2-4cm。外皮紫褐色。秋季出叶,叶基生;叶片狭带状,长15-40cm,宽0.4-1cm,先端钝,全缘;中脉明显,深绿色,被粉。花葶在叶前抽出,实心,高25-60cm;总苞片2,披针形,长约3.5cm,宽约4mm,干膜质;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被裂片6,红色,狭倒披针形,长2-4.5cm,宽3-7mm,广展而强度反卷,边缘皱波状;花被管绿色,长3-7mm;雌雄蕊显着伸出于花被外,长约为花柱的2倍,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近喉部,子房下位,3室,花柱纤弱,柱头极小。花期8-10月。
2.中国石蒜 本种与石蒜的主要区别为:春季出叶,叶带状,绿色,长达35cm,宽约2cm。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伸出于花被外;花黄色,花被裂片无红色条纹。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石蒜生长于山地阴湿处或林缘、溪边、路旁,庭园亦栽培。 2.中国石蒜生于山坡阴湿处。
资源分布:1.石蒜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2.中国石蒜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半阴,也耐曝晒,喜湿润,也耐干旱。北方稍加覆盖可以在田间越冬。有夏季休眠习性。各类土壤均能生长,但以腐殖丰富的砂质壤土最好。 栽培技术 以鳞茎自然分球繁殖为主。春季叶刚枯萎时或秋季花茎刚枯萎时,将鳞茎挖起分栽。掘起时要防止损伤须根,否则要影响当年开花。栽植地应施足基肥,开沟,将鳞茎每隔9-12cm排放在沟内,栽植深度8-10cm。石蒜有伸缩根能自动调节鳞茎的深度。育种时采用种子繁殖,秋季种子成熟时即播于露地冷框内,翌春幼根萌发并形成小球,秋季幼叶萌发出土,实生苗培植5-6年后开花。 田间管理 石蒜适应性强,很少有病虫危害,一般园土栽植不必施肥,夏季花前如天气干旱,要充分浇水,以利花茎出土。
【性状】性状鉴别 (1)石蒜 鳞茎呈广椭圆形或类球形,长4-5cm,直径2.5-4cm,顶端残留叶基,长约3cm,基部生多数白色须根。表面有2-3层暗棕色干枯膜质鳞片包被,内有10-20层白色富粘性的肉质鳞片,生于短缩的鳞茎盘上,中央有黄白色的芽。气特异而微带刺激性,味极苦。 (2)中国石蒜 与上品相似,不同处为鳞茎卵球形,直径约4cm。以个大、均匀、肉质鳞片肥厚、少须根者为佳。 显微鉴别 石蒜 鳞片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小的薄壁细胞。叶肉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内充满淀粉粒,呈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20-40μm,脐点裂缝状或星状;并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100-150μm。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散列于叶肉的内侧。
【化学成份】1.石蒜 鳞茎含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