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词典中药词典R正文

榕须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纲目拾遗》:按《泉州府志》:榕有二种,一种矮而盘桓,其须着地,复生为树。一种名赤榕,上耸广大。二种荫最宽广,入药用有须者。

【拼音名】Rónɡ Xū

【别名】半天吊、榕根须、吊风根、榕树须、榕树倒抛根、榕树吊须、乌松、老公须、倒吊松根

【来源】

药材基源: 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气生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Microcarpa L.[F.Retusa auct.Non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割下气生根,扎成小把,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大乔木,高15-25m,胸径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气牛根(榕须),下垂,深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7-12mm;托 叶披针形,长约8mm;叶片草质而稍带肉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 或倒卵形,长3.5一8scm,宽3-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面 深绿色,光亮,下面浅绿色,全线或浅波状;基出脉3条,侧脉纤细,3-10对。隐头花序(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 生于已落枝叶腋,扁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黄色或微红 色,基部苞片阔卵形,宿存,无总花梗;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 一花序托内,花间有少数刚毛,雄花散生内壁,花被片3,近匙 形,雄蕊1,花药与花丝等长;瘦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广匙 形,花柱侧生,短;雌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与瘿花相似,但较 小,花柱侧生,短于子房,柱头棒形。瘦果小,卵形。花、果期44-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的林绿或旷野,野生或植为行道树。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干燥气生根呈木质细条状,长1m左右,基部较粗,直径4-8mm,末端渐细,多分枝,有时簇生6-7条支根。表面红褐色,外皮 多纵裂,有时剥落,皮孔灰白色,呈圆点状或椭圆状。质韧,皮部不易折断,断面木部棕色。气微,味苦、涩。

以条细、红褐色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1]。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散风热;祛风湿;活血止痛。主治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结膜炎;风湿骨痛;痧气腹痛;久痢;胃痛;白带;湿疹;阴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碎酒炒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关节风湿痛以及脚筋紧张,屈伸不利: 榕树倒抛根合童便煎洗患处。 (《泉州本草》)②治关节风湿痛: 榕树气根二至四两。酒水煎服。或用气根煎汤洗患处。(《福建中草药》)③治跌打损伤: 榕树气根二两。或加樟树二重皮三至五钱。水煎冲酒服。 (《福建中草药》)④治血淋: 榕树倒抛根鲜者一两半(干者八钱)。合冰糖炖服,每日一次,续服四、五次。(《泉州本草》)⑤治小便不通: 榕树吊须一把,沙糖、米酒各适量。水煎服。 (《岭南草药志》)⑥治疝气,子宫脱垂: 榕树干气根一两,瘦猪肉适量。水炖服。(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⑦固齿,止牙痛: 榕根须,摘断,入竹管内,将盐塞满,以泥封固;火锻存性为末,擦牙;摇动者亦坚。竹管不用。(《纲目拾遗》)⑧治牙痛、能消肿止痛杀虫: 榕须、皂角。煎水含之,冷则吐,吐则再含。 (《岭南采药录》)⑨治喉蛾: 榕树须六两。黑醋一汤碗,煎好,候温含漱。(《岭南草药志》)⑩治湿疹,阴痒: 榕树气根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11.治神经性皮炎: 鲜榕树须,捣烂外敷。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浸酒饮,治伤散瘀。

2.《岭南杂记》:制药可以固齿。

3.《岭南采药录》:煎水熏洗痔疮;浸酒治跌打,能散瘀;煎作茶饮,可验麻风真假,真者觉其味甘。

4.《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断筋折骨。

5.《广西中药志》:祛风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榕须

下一篇:肉苁蓉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