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生晒参: 润透,切薄片,干燥。生晒山参: 用时粉碎或捣碎。白糖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红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
【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用量】 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人参《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Rén Shēn
【别名】棒锤、山参、园参、参叶
【来源】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P. schin-seng Nees]的根,其叶也入药,叫参叶。一般应采生长5年以上的。秋季采挖,特别是野山参,当果实成熟呈鲜红色,较易发现,挖时尽可能连须根一起挖出,除净泥土,晒个叫“生晒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的叫“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的叫“红参”。
【源形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30~60厘米。主根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散生少数刚毛,下面无毛,最下1对小叶甚小,无小叶柄。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长约5毫米。苞片小,条状披针形;萼钟形,与子房愈合,裂片5,绿色;花瓣5,卵形,全缘,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下部合生。浆果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
人参野生者称为“野山参”,栽培者称“园参”,二者在药材上的区别点如下:
野山参 根状茎上部四面密生芦碗,根状茎下部具有较长园芦。主根上端有细而深的密螺旋纹。中部及下部一般无纹。须根稀疏而长,不易折断。其上有明显疣状突起。
园参 根状茎一面或两面生芦碗,无园芦。主根上端有粗横纹,不呈螺旋状,有时全体皆可见横纹。须根如扫帚状,较短而脆,其上有不很明显的疣状突起。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密林中,分布于我国东北诸省。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近年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湖北等省区也有种植。
【栽培】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强光和高温。对土壤选择较严,适宜排水良好,富含腐植质的砂质壤土及壤土栽培。种子繁殖,分夏播、秋播和春播。夏播,7~8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