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词典中药词典H正文

海螵蛸

中央有一条纵肋,末端骨针尖锐。

4.白斑乌贼,体型较大,胴部卵圆形,一般长约300mm,约为宽度的1.8倍,肉鳍最大宽度小于胴宽的1/4,位于两侧,全缘,末端分离,腕序为4>3>2>1,吸盘4行,基部的部分吸盘角质环外缘具密休愈合的钝头小齿;顶部的部分吸盘具分离小齿。生活时胴背黄褐色,具细白斑。内壳厚大,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2.5倍,背面颗粒粗大,腹面前凸后凹,横纹面中央有一条浅沟,末端骨针粗壮。

5.虎斑乌贼,体型较大,与白斑乌贼相似,主要差别是本种腕基部吸盘角质环外缘光滑无齿,但具很多细纹;顶部吸盘则具有密集的钝形小齿。生活时,体黄褐色,胴背有褐色波状斑纹,状如虎斑。内鳍与胴背交界处环绕着一圈天蓝色的镶边。

6.拟目乌贼,体型较大,与白斑乌贼相似,并要差别是腕序为4>1>3>2。生活时,胴背黄褐色 ,并有明显的眼状白斑。触腕长,超过头长和胴长之和。内壳的横纹面较短。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栖息于海底,每年春、夏季之际,从越冬的深处向岛屿附近浅水处洄游。产卵适温为16-19℃,卵多产在海藻丛中,有黑色胶膜包被,葡萄状,长径6-7mm,以月余孵出的稚仔,背斑明显,活动性强。肉食性,以甲壳类及小鱼为食。

2.生态与无针乌贼相似,唯卵子灰白色,梨形,径长11-12mm,孵化期约需1个月,孵出的稚仔背部黄褐色具紫色素与成体相似,但活动力较弱,常潜伏于海底。当年能长成,翌年春季开始产卵,产卵后亲体大多死亡。

3.生活于近海,有集群性,游泳力强。每年4月进行繁殖。

4.为热闹带外海性种类。

5.为热带外海性种类。

6.为热带外海性种类。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北沿海,以浙江、福建产量最大。

2.我国分布于北方沿海,山东南部沿海产量较大。

3.我国分布于浙江舟山群岛以北沿海。

4.我国分布于东南沿海。

5.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等沿海。

6.分布于福建南部及广东沿海。

【栽培】

生活习性,乌贼喜栖息于远海的海洋深水中生活。每年春暖季节由深海游向浅水内湾进行产卵,4-6月间产卵粘附于海藻及其他物体上,9月下旬开始,当年孵化的幼体双游返南方越冬。可在洄游中捕食甲壳类、软体类及其他小动物。

养殖技术 首先将采集的乌贼受精卵置于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出的幼体可投喂单胞藻、卤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小型浮游生折。当胴部长达40mm左右时,可投喂小鱼、虾等。如果投饵充足,当年体重可增至250g以上。

【性状】

性状鉴别(1)无针乌贼,内壳长椭圆形而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cm,宽2.5-3.5cm,厚1.2-1.5cm。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两侧略显微红色,隐约见细小疣点状突起,形成近平行半环状纹理;腹面白色,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角质缘半透明,尾部较宽平,无骨针。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气微腥,味微咸。

(2)金乌贼,内壳较前者大,长13-23cm,宽约至6.5cm,最厚部分位于前半部,厚0.8-1.2cm。背面疣点明显,略作层状排列;腹面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中间有纵向浅槽;尾部角质缘渐宽,向腹面翘起,末端有一个骨针,多已断落。

(3)针乌贼,内壳细长,雄性内壳长度为宽度的6倍,雌性内壳长度为宽度的4倍,内壳后端骨针尖锐突出。

(4)白斑乌贼,内壳厚大,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2.5倍,背面隆起,有粗大颗粒,腹面前凸后凹。后端具粗骨针,横纹面中央有一条浅沟。

(5)虎斑乌贼,内壳与白斑乌贼相似。

(6)拟目乌贼,内壳与金乌贼相似,但横纹面较短。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类白色。显微镜下可见不规则透明薄片,有的具细条纹;另有不规则碎块,表面显网状或点太纹理。

【化学成份】

1.无针乌贼,内壳含碳酸钙85%以上,其煅品含量增大,还含壳角质6%-7%,粘液质10%-15%,少量磷酸钙、氯化钠及镁、

|<< << < 1 2 3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海螵蛸

下一篇:海狗肾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