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胸腹症状正文

吐血

【概念】

吐血,是指胃、食道出血,经口吐出,多挟有食物残渣。

《素问》和《灵枢》中称呕血。《金匮》中称吐血。明代《医学入门》又分“成盆无声者,日吐;成碗有声者,日呕”,这种区分,并无实际意义。后世有的医家将咳血混称为吐血,更为不妥。因为吐血(呕血)者,血来自于胃或食道;咳血者,则血来自于肺或气管。吐血系血随呕吐物而出,出血量常较多,所谓“成盆”、“成碗”,且有胃气上逆呕吐表现;而咳血,则血常随痰而出,痰与血混,并有肺气上逆的咳嗽表现。咳与吐概念不同,可以鉴别。不可因血皆从口出,而子混同。

【鉴别】

常见证候

胃实热吐血:突然吐血,量多色鲜红或紫红,夹有食物残渣,吐前多伴有烦热口渴,自觉胃脘有热上冲,或胃脘疼痛,或胸脘痞闷,胃中嘈杂吞酸,或于酒食后诱发,大便秘结或解而不畅,色黑如漆,小便色赤,唇红口臭,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肝火犯胃吐血:吐血兼见心烦胸闷,胁痛,普怒,口苦或口酸,多恶梦,或见唇青,或频作呃逆,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胃脘血瘀吐血:吐血其色紫黑有瘀块,伴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拒按,面色黯黑,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舌有紫斑,脉弦涩。

阴虚火旺吐血:吐血反复不已,色红量多,多伴有五心烦热,口干欲饮,乏力消瘦,面赤心烦,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见细数。

心脾不足吐血:吐血缠绵不已,血色淡而不鲜,胃脘隐痛喜按,面色萎黄,气短神怯,四肢无力,惊悸少寐,饮食无味,时有大便色黑,或腹胀便溏,唇淡,舌质淡、少苔,脉沉细或细涩。

脾肾阳虚吐血:吐血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血色黯淡,伴见面白息微,四肢厥冷,畏寒欲寐,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脉沉徽而迟或缓。甚则面赤如妆,喘促躁烦,但六脉细数,四肢厥逆。

鉴别分析

胃实热吐血与肝火犯胃吐血:皆属实热证,病机为“热迫血行”,正如《济生方》所说:“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衄也”。但病因不同,前者多因平素嗜酒,或恣食辛辣煎炸肥厚之品,热蓄于胃,酒热戕胃,助火动血;或外伤暑热,扰于营血,皆可导致积热成火而迫血妄行。后者多由郁怒伤肝,肝气横逆,郁而化火,灼伤胃络;或素有胃热,复加肝郁,肝经郁火助长胃热之势,迫血妄行,均可导致吐血。(素同·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即指此证。两证的主要鉴别点是:前者,阳明实火症状(烦渴引饮、口臭、便秘、脉滑数等)突出;后者,以肝胆实火(口苦、口酸、脉弦数)和肝气横逆(胸闷胁痛、唇青、呃逆有声)为特征。治则.前者清泄胃热、凉血止血,以三黄泻心汤合四生丸为主方;后者以清肝凉血、镇肝降逆为主,方用张锡纯泻肝降胃汤。

阴虚火旺吐血与胃实热吐血、肝火吐血:三者吐血之病机均为热迫血行,但一为虚火,一为实火,虚实证候不同。虚证多病程长,具有反复不已的特点;而实证多为突发势急,病程短。虚证亦多由实证吐血反复发作不已而来,或因劳欲伤肾,酒色过度,损伤精血,致阴虚火动,虚火上浮,冲气上逆,血随虚火冲气而妄行,发生吐血。恰如《明医杂著》所云:“人之一身,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况节欲者少,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火旺则阴愈消,……吐血等症作矣”。阴虚火旺吐血,多有肾阴不足的临床特征,如:潮热,盗汗,腰疫,耳鸣,梦遗,舌质红无苔,尺脉不足等。尤以舌苔、脉象、病程为鉴别要点。治疗时,胃火、肝火为实火,可用寒凉直折,而阴虚火旺吐血,为无根之虚火,不可直折,应以滋水降火为法,方选六味地黄汤加阿胶、童便。清降不可过用寒凉,应兼顾其阴分,常选玄参麦冬、藕汁、白茅根、生侧柏叶汁、羚羊角之属,虽清降而不损阴。且本证治疗时,当注意季节变化对人体阳气升动的影响,《王旭高医案·吐血案》云:“节届春分,阳气勃勃升动,血证际此,稍平复盛,良以身中之肝阳,应天时之阳气上升无制,故又忽然大吐,急当休养其阴,兼以清降,所恐火愈降而阴愈伤耳。”

心脾不足吐血与脾肾阳虚吐血:前者多因思虑过度伤脾;或劳倦不寐损伤心脾;或因呕吐不止,胃气大伤。脾主统血,脾气虚则不能统摄血液,心主血脉,心气虚则主血无权,因而发生吐血。后者则多因前者病情迁延不愈积渐而来;或因素体阳虚,或色欲劳倦过度之人,损伤脾肾之阳,阳虚则不能摄血,故可发生吐血。脾气虚不能统血之吐血与脾肾阳虚之吐血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鉴别之处是:前者以气虚为主要见症,如气短神怯,肢倦便溏等,而后者除具前者表现外,又兼见阳虚之象,如畏寒,四肢厥冷,小便清长,脉迟等。若阳衰至极,阴寒内盛,格阳于上,则可出现头面红赤,喘促躁烦.六脉细微等格阳虚火证。前者治以归脾统血、益脾气为主,可用归脾汤;后者治当温补脾肾,固阳摄血,常用黄土汤加减。

胃脘血瘀吐血:此同胃热炽盛,肝火犯胃之吐血,皆为实证吐血,但血瘀吐血无热象。血瘀吐血可见口渴,正如《血证论·瘀血》篇所说:“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日血渴,瘀血去则不渴矣。”此种瘀血之渴,并非因热津伤,而是瘀血阻络津不上承,亦不比胃热炽盛之口渴引饮,而是“但欲漱水不欲咽”。血瘀吐血发生之因,多由跌扑挫肭,内脏出血,血不能随经运行,阻滞经脉损伤之处,常使吐血。《血证论·吐血》篇说:“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滞气机”,气机壅塞遂生气逆,故瘀血随上逆之气妄奔外溢.而发生吐血;或实热证(胃热、肝火等)吐血,过用寒凉,造成血凝,瘀阻络道;或气虚血瘀,阳虚血寒,皆可形成血瘀。血瘀吐血的临床特点是:血色紫挟有瘀块,多伴胃脘剌疼,疼处固定、拒按,面色黯晦,舌多见紫斑,脉涩。治以活血化瘀,止血降逆为主,方用化瘀止血汤。

吐血一症-胃实热吐血与肝火犯胃吐血,血色鲜红或紫红,与阴虚火旺吐血之血色无大区别.辨别要点:前者病程短,多突发暴作,而后者病程长,反复发作不巳,结合临床其它兼症表现,足资鉴别。脾虚吐血与阳虚吐血.血色淡而不鲜,临床表现又与实热证迥然不同,不难鉴别。脾虚吐血,血色淡;阳虚吐血,血色黯淡,亦可区分。血瘀吐血,血色紫黑有瘀血块,不同于各种出血。

【文献别录】

《素何·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寒淫所胜,……血变于中,……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

《灵枢·玉版》:“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逆也”。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吐蚘

下一篇:呕吐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