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入工繁殖须注意孵化期、变态期和越冬期3个环节。蛤士蟆每年繁殖 1次。产卵量大约 2 000枚左右,呈团状粘聚。最适产卵温度为10℃左右。这时应及时将卵团移入孵化池中,以每1m2 10-15团为宜。在水温20℃条件下3d后即可见蝌蚪陆续孵出。水温过低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增温,但水温一般不直超过25℃,否则会影响孵化和蝌蚪成活。水温过高时可通过灌排水降温。每 1m2水面可放养蝌蚪2000-5000只左右,随着蝌蚪的体形增大,每10d左右疏散巨次,最后达到每1m2约500-1000只,约35-40d即可变态成幼蛙,离水登陆。蝌蚪进入变态期时,摄食很少,不活动,多潜伏在水池边缘浅水内,经过体内剧烈的器官改造,尾部吸收,长出四肢。这时的代谢率很低,抵抗力很差,极易死亡,必须严密看管,特别防止水温骤变。水质污染,敌害侵袭,否则会造成大量死亡。约7d左右,即可转变成幼蛙,进入陆地生活。水池周边的灌木,草丛、砖石瓦块,有利于登陆后的幼蛙隐蔽遗光,必要时可增设草,可提高幼蛙成活率。良好的越冬水域对当年幼娃和成蛙非常重要,水深以在冰层下保持1m左右为宜。
饲养管理目前养殖蛤士蟆多是采取人工繁殖和培育蝌蚪 ,经变态发育成为幼蛙之后即散放森林。草地之,任其自由来自私活动,待生长发育成熟后(2年以上)进行回捕。这样的养殖方式可以减少对大量蛙群的活饵供给,是一种半散养方法,饲养成本降低。但由于生活环境,食物供应和天敌等影响,幼蛙死亡率较高,商品蛙回收率也较低。另一种方式即是对幼蛙和成蛙实行圈养,人工给予活饵。为一种高密度精养方法。
这种方法投资较大,技术性较强,商品蛙回收率较高。必须有活饵充足供应,围墙防逃,防止天敌侵害,克服干旱和曝晒,有宽阔的隐藏所等条件。回捕时应严格限制雌雄比例和年龄,避免平衡失调。
【性状】干燥的哈士蟆,全身僵直,有紫褐色斑点,腹部黄白色,微带红色,腹中空虚,后肢腹面常呈淡红色。肉质干枯,体轻松,气腥。以体大,腹面色泽黄红,身干者为佳 。
【化学成份】中国林蛙含蛙醇(ranol),其腓肠肌中三磷酸腺甙(adenosine triphosphate),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蛋白质,氨基酸,以及雌二醇(estradiol),睾酮(testosterone),孕酮(progesterone)等性激素,并含缓激肽(bradykinin)。
【性味】味甘;咸;性凉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肺滋肾;利水消肿。主治虚劳咳嗽;小儿疳积;水肿腹胀;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炖食,1-3个。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痰湿咳嗽及便溏者忌用。
【摘录】《中华本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