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词典中药词典D正文

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的花蕾。习称公丁香。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海南省也有栽培。通常于9月至次年3月,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收,晒干。生用。

【采制】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性状】本品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应用】 1.用于胃寒呕吐,呃逆。本品功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治虚寒呃逆,常与柿蒂党参生姜等同用,加丁香柿蒂汤。治胃寒呕吐,可与半夏、生姜同用。治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可与白术砂仁等同用,加丁香散。 2.用于胃寒脘腹冷痛,可与延胡索五灵脂、橘红等同用。 3.用于肾虚阳痿,宫冷,本品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可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6g。

【使用注意】 畏郁金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述 1.《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

2.木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石竹烯等。本品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减轻恶心呕吐,缓解腹部气胀,为芳香健胃剂。丁香油酚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其水或醇提取液对猪蛔虫有麻醉和杀灭作用。其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变形、绿脓、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对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在体外,丁香对流感病毒PR8株有抑制作用。 附药 母丁香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为丁香的成熟果实,又名鸡舌香。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但气味较淡,功力较逊。用法用量与公丁香同。

丁香 《中国药典》

【拼音名】 Dīnɡ Xiānɡ

【英文名】 FLOS CARYOPHYLLI

【来源】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性状】本品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鉴别】

(1) 本品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有较厚角质层。皮层外侧散有2~3 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长 150~200 μm;其下有 20 ~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形细胞间隙。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粉末暗红棕色。纤维梭形,顶端钝圆,壁较厚,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 副合沟。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 4~26μm,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状物。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 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 含16μl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

|<< << < 1 2 3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丁香

下一篇:大金牛草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