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份】含刺楸根皂甙(kalopanaxsaponin)A[1],生物碱(alkaloids),皂甙类(glycosides),鞣质(tannin)和挥发油(essen-tial oils)[2]。
【鉴别】量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于水浴中加热10min,放冷,取上清液,置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检查皂甙)(2)取本品粉末1g,加70%已醇10ml热浸,浸出液滤过,水浴上蒸干,加浓硫酸-已酸酐试液2滴,颜色由黄变至红、紫色,后为蓝色。(检查萜类皂甙)
【炮制】用水洗净,去刺,润透,切丝,晒干。
【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杀虫止痒。主风湿痹痛;腰膝痛;痈疽;疮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1.《四川中药志》:祛风行血,除湿杀虫。治腰膝疼痛,风寒湿痹及疥癣。
2.《江苏药材志》:杀虫,消肿,排脓生肌。治恶疮,疽瘘,痈肿,疳痔,咳逆上气,口疮。3.《陕西中药志》:祛风除湿,消炎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炎。
【摘录】《中华本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