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临床感悟

临床上常见本缓而标急者,如果不将“标急”制伏,所处缓势的“本”也会向坏的方面转化。这种标本缓急的治疗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疾病所呈现的主要矛盾所确定的。

凡有两种以上证候出现者,要审清病势,病势不急不重者,可按“间者并行”治之;若有一种证候危急,短时间不予挽回则有恶化趋势者,须按“甚者独行”治之。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出自《素问·标本病传论》。

《素问·标本病传论》(以下简称《标本论》)是论述疾病的标本与治法的逆从,并对疾病的传变与预后作了讨论,故名“标本病传论”。本文试就疾病的标本缓急及其“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之治法,结合临床实践,略谈己见,以正于同道。

疾病有标本

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是有标本区别的。何为标?何为本?这在经典著作中叙述是不一致的。以人与疾病而言,人为本,疾病为标;以医者与病人而言,病人为本,医者为标;以病机而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标本论》说:“病有标本”“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这里所说的标本,乃指发病之先后,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王冰注:“本,先病;标,后病。”马莳亦说:“标者病之后生,本者病之先成。” 张景岳说:“病之先受者为本,病之后变者为标。生于本者,言受病之原根;生于标者,言目前之多变也。”就《标本论》而言,疾病的病因病机、原发病、先发病为本;后发病、继发病、由病因病机而引发的病证为标。

但标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是标的,可以转化为本;而原来是本的,也可以转化为标。这种转化多是由外部因素的干扰,使得内部矛盾发生异向转化。这在《伤寒论》中比较多见,如误下、误汗、误吐、烧针等,使得元气虚馁,阴津外泄,胃气失和,痞积内生,形成阴阳乖戾之势,如第131条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这里的“反下之”是错误的治法,体质强者,发为结胸;体质弱者,发为痞。这里的原发病变成了标,而继发的结胸与痞成了本。所以张仲景予以大陷胸丸及半夏泻心汤治疗。

治法有缓急

缓与急相对,缓者,迟缓也;急者,急速也。缓者不必急,可后待之;而急者切勿缓,必先处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一治疗大法,就是历代医家依据《标本论》与临床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就疾病的病势而言,急则必先治之,缓则可以后治。一般的治疗原则是先治本而后治标,或者说先治其病因,后治其症状;用《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话说,就是“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只有把致病的因素及其所导致的病理变化加以抑制和改变,其证候所呈现的症状才能消除。但在临床上常可见到本缓而标急者,如果不将“标急”制伏,所处缓势的“本”也会向坏的方面转化。这种标本缓急的治疗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疾病所呈现的主要矛盾所确定的,正如《标本论》所言,“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特别是对于二便的治疗,多数是先治其标而后治其本。如《标本论》云:“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若是先有大小便不利而生病者,则大小便不利为本,后生他病为标,此时应当遵循“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的原则。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实例

这里的“间”与“甚”“并”与“独”两两互应。间者,言病情较轻;甚者,言病之情较重。张景岳云:“间者,言病之浅;甚者,言病之重。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并者,标本并治也;独者,或治标或只能本,唯治一也。原义是说病证之轻浅者,标本并治;病证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挽救急重之疾。

间者并行

张仲景对《内经》之治法领悟颇深,并贴切地应用于临床。如《伤寒论》第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条为少阴病兼太阳表证的证治法,少阴阳虚不甚,太阳表证不急,表里同病,故宜标本同治。方取麻黄辛温发汗以解表,附子辛温扶阳以温里,而以细辛通达内外,逐邪外出;表里同治,内外双解。

又如《伤寒论》第146条:“伤寒五六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条为太阳与少阳两经并病。其机理为“表证虽不去而已轻,里证虽已见而不甚”(柯琴语),故仲景取桂枝之半,以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阳之微结。由于枢纽不利,亦使外围之屏障失却护卫之功,犹如窗棂之合页失灵,其窗叶自然不能开阖。故张仲景用小柴胡汤转动枢纽,并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犹如旋转合页,使窗棂转动有序。正如明代卢之颐所说,“小柴胡复桂枝汤各半,凭枢叶开,并力回旋,外入者内出,上下者下上矣。”它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加大黄汤等,皆为“间者并行”之证治法。

临床上常常见到咳喘与胃痞并存的病人,咳喘病在肺脏,胃痞病在脾胃,脾(胃)与肺是母子关系,一般可采用“间者并行”之法,如培土生金法(虚则补其母),或肃肺和胃法(实则泻其子),前者如香砂六君子汤,后者如小陷胸汤等。

甚者独行

《伤寒论》91条云:“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这是一条“甚者独行”的治法实例。医者用下法治疗伤寒表证,肯定是错误的。出现下利清谷不止的急症,虽然与表证身痛并存,但此时“下利清谷”为标、为急,而身疼痛为本、为缓,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法则,当以治“下利清谷”为先,治“身疼痛”为后。所以张仲景先以四逆汤治疗“下利清谷”,待“下利清谷”愈后,再以桂枝汤治疗“身疼痛”。

又如不少医生都遇到过这样的病例,患有脑梗塞或心肌梗死的病人,出现非常痛苦的便秘。一般而论,脑梗塞或心肌梗死与便秘同时出现,心脑梗塞为本,便秘为标。便秘可以缓缓治,而心脑梗塞的治疗刻不容缓。但有的病人便秘已经影响到生命质量,如若不立即解决,心脑梗塞就会向更坏的方面转化。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言,“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为五实。”此五者(特别是“腹胀、前后不通”),皆为病势危急之候,若不先治之,每会导致严重恶果。一位患心肌梗死老人(72岁),由人搀扶前来就诊,开口便言,“医生,快救救我吧,七天没有排便了,快憋死我了!”对此病例,必须以通便为先。余用生白术60克,火麻仁30克,生决明子30克,牵牛子10克,全瓜蒌30克,炒杏仁10克,炒莱菔子30克,生甘草10克。急煎服用。一日用两剂药,分四次服用。至后夜,大便果然通下,病人对家人说,“真舒服,真舒服!”后用保元生脉饮合增液汤加减治其原发病,病情很快得到缓解。

就“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而言,关键在于认清病势之缓急与病情之轻重。凡有两种以上证候出现者(一种疾病亦会有两种证候),要认真审清病势,病势不急不重者,可以按“间者并行”治之;若有一种证候危急,短时间内不予挽回则有恶化趋势者,必须按“甚者独行”治之。“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标本论》)这是临床医生必须明白的道理。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存津液是经方辨治的重要法度

下一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