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病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提出“漏下”之名。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兰室秘藏》论崩漏主脾肾之虚,肾水阴虚,不能镇受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傅青主女科》指出“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创立“固本止崩汤”和“逐瘀止血汤”。
贾某,女,17岁,未婚,学生。2019年2月1日初诊。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在当地医院门诊检查,血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子宫附件彩超均未见异常,今日来中医科求治。症见: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月经量适中,色红,无血块,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口苦、口干,怕冷,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多梦,小便略黄,大便成形,日1次。查体:神志清楚,形体偏瘦,面色萎黄,舌质红,苔薄黄,右脉沉细,左脉沉弱。
中医诊断:崩漏(心脾两虚证)。
中医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佐以止血。治疗以归脾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5克,茯苓15克,远志10克,炒枣仁10克,木香7克,棕榈炭20克,地榆炭20克,血余炭20克,淡竹叶10克,甘草5克,5剂。水冲取汁100毫升,日2次冲服。
二诊:患者服药4天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第5日将净。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减轻,口苦、口干、怕冷均明显好转,饮食尚可,睡眠改善,小便略黄,大便成形,日1次。舌质红,苔薄白,右脉沉细,左脉沉弱较前有力。去上方棕榈炭、地榆炭、血余炭,继服一周。
一周后电话随访,患者月经干净,无其他不适。嘱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按:该患者是由于学习压力大,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脾气亏虚,心失所养,出现脾失健运,统摄无权,血海不固,月事淋漓不尽,而发漏下。处方归脾汤补脾益气以摄血。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固本摄血;当归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防止补益气血的药物滋腻碍胃;棕榈炭、地榆炭、血余炭具有收敛止血;淡竹叶泻火利尿。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