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冬病夏治理论及运用探讨

冬病夏治在中医学理论及养生保健思想指导下,已成为体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一项重要防病措施,笔者就其理论思想内涵及临床应用简述如下。

冬病夏治基于天人合一

两千年前的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即将一年四季的气象变化结合医学临床,其丰富的内容及系统的理论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气其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这种“生之本,本于阴阳”的生命活动与天地四时阴阳的运动变化说明了天人相应观的重要性。一年四季的阴阳气候变化改变着人体的生理,同时也影响着人体的病理改变,所以《内经》要求我们要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适应,并要积极地改变这种阴阳变化对人体的病理影响。因此,冬病夏治、扶正固本的理论依据即来源于这种一年四季阴阳变化的理念之中,以达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从而以“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以达到人尽终于天年。

冬病夏治基于“春夏养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冬病夏治即是在这种“春夏养阳”“从阴阳则生”的养生理论指导下所制定的防治原则。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季节天气阳盛炎热,影响人体致腠理开泄,皮肤汗孔在热胀冷缩的影响下汗出较多,尤其是炎热三伏天,汗出更多。汗液的排出,一则阴液耗伤,二则阳气亦随之耗伤,“阳加于阴,谓之汗”就说明阳、阴同时伤耗。宋朝的严用和在《济生方》中说:“盖热伤气而不伤形也。”阴液的亏耗,可以用饮水来补充,可阳气的暗耗则无法补进,这就形成了体内阳气偏虚的局面。在炎热夏季,现代人又喜以冷食冷饮,这又形成了伤及体内阳气的结果。人们多喜开空调以降低室内温度,或经常吹风扇以取凉,这同样也伤体内的阳气。三者合之,夏季伤及阳气的现象必然形成。

秋冬季节气候变凉变冷,人体腠理密闭,皮肤汗孔也紧闭,体内阳气不易外泄而内闭,冬季又以食热食为主,所以即形成了阳盛阴亏的局面。明朝的王纶在《明医杂著》中说:“暑伤气,元气为热所伤而耗散,不足之处,故宜补之……又有因时暑热,而过食冷物以伤其内,或过取凉风以伤其外。”这皆说明夏月伤及阳气的必然性。健康之人,通过“春夏养阳”及“秋冬养阴”可以平衡体内阴阳,但是遇到身体虚弱之人、常病之人,或是夏季伤及阳气过重,这种阴阳的相对平衡很难达到。所以,患慢性病的人入冬季节病情加剧或于冬季发病。如果不重视“春夏养阳”及“秋冬养阴”这一顺应四时变化的养生方法,人的身体就会受到影响而患病。

笔者就有一深刻体会:1981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修时,七月三伏天,医院内配制了冷饮供职工饮用,笔者每日饮用约1500ml,夜间又坐地铁,在站内看书至夜间10时,这样20天后患感冒发热至39℃,最后还是按阳虚感冒服助阳解表药3剂而愈。我国北方有句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同样也说明了春夏阳气易伤而应保养阳气的重要性。

为什么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即冬季发病或冬季加剧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风湿性关节炎、鼻炎、虚寒性的脾胃疾病及某些老年慢性病等。

为什么会冬季发病或冬季加剧呢?这还得从夏季伤及体内阳气说起,炎夏伤及阳气,不能很好地恢复,拖至秋冬季寒冷时,内外阴寒盛,这时身体失去了阴阳的相对平衡,至冬寒时怎能不发病呢?由此可知,体内阳气内虚是冬季发病的主要原因。

在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导致不少慢性病的发作或加剧,这已引起医界的广泛关注,例如寒冷天气时可促使心绞痛恶化,或引起心肌梗死的发作等。有学者对慢性支气管炎进行了4年的连续观察,发现每年发病均于11月至第二年1月呈现高峰。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呢?前已述夏季是伤及阳气的主要季节,当人们不注重春夏养阳,伤及阳气以后而不能达到阴阳的相对平衡,至秋冬季的寒冷季节,就加重了冬季发病的程度。所以,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思想指导下,在炎热伤阳季节中,以补助阳气的办法,促使体内阳气的恢复,至冬季达到阴阳相对的平衡,从而阻止冬季的发病,减少冬季发病的程度。明代张景岳非常重视人体阳气的重要作用,他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说:“得阳者生,得阴者死……人得天地之气有生,而有生之气即阳气也,无阳则无生矣。”可见夏季补充阳气,对冬季发病防范的重要性。也可以说冬病夏治,即是冬季发病或冬季加剧者,在炎热夏季,一要防阳气的伤耗,二要采取必要的手段以补助这耗伤的阳气,从而达到冬病夏治、扶正固本的目的,以防冬病复作或减少冬病发病程度的作用。

冬病夏治应注意的问题

冬病夏治这一“上工治未病”的防治法宝,一直有效指导着历代中医的临证治疗。我们适时、恰当地应用能起到良好的防病治病效果,应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该清楚了解冬季发病,或冬季病情加剧的具体情况,必须2年以上连续冬季发病或加剧的疾病,才称之为冬病。

第二,冬病夏治是在“春夏养阳”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所以这“夏治”主要是以补阳为主,是以三伏炎热时期的治疗为最佳时期,但必须在四诊辨证的前提下,诊其是否阳虚以及阳虚到什么程度。

第三,在“夏治”补阳的同时,注意不可因补阳而伤阴,可选用辛甘、辛咸、微温之品,不可用大辛大热之品,以防伤阴。常用补阳又不伤阴的药物有:鹿胶、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紫河车、胡桃肉等。临床上可采取阴中求阳或阴阳双补的治疗方法,总之以达到阴阳的相对平衡为佳。

第四,“夏治”时一定要在四诊辨证的基础上,诊其何脏腑阳虚,即以补何脏腑为主,如果各脏腑阳虚皆不明显,可采取以补先天肾阳为主或补后天脾阳为主或是先、后天同补。

第五,“夏治”的具体方法要以轻、清、廉、简为主,多配制膏以外用,口服以丸、散剂或以药代茶饮。

冬病夏治的运用

冬病夏治并非只是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夏季贴膏治疗,而是应用于冬季规律性发病、冬季病情加剧的所有病证。笔者多年来依此理论,沿用四诊辨证确属阳虚而需夏季补阳患者,多能取效。现归纳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属心阳虚的冬病夏治法,可应用于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及一切心脏疾病属冬病夏治者。①助心气茶饮:龙眼肉15克,桂枝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日1剂。②人参归脾丸,生姜水冲服,日3次,每次1丸。

属肝阳虚的冬病夏治法,可用于规律性冬季发病的痛经、月经不调及各种慢性肝炎、肝硬化等。①助肝阳茶饮:菟丝子15克,骨碎补12克,鹿胶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日1剂。②右归丸,日3次,每次1丸。

属脾阳虚的冬病夏治法,可用于规律性冬季发病的各种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各种慢性肠炎等。①助脾阳茶饮:生姜12克,白术12克,大枣12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日1剂。②附子理中丸,日3次,每次1丸。

属肺气(阳)虚的冬病夏治法,可用于规律性冬季发病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等。①温肺气茶饮:胡桃肉30克,紫河车粉15克,用鸡蛋调后上热锅成煎饼,分2次食用,三伏天每日食1个。②芥子外贴膏:白芥子5克,细辛5克,延胡索5克,甘遂5克,人工麝香1克,生姜汁调和成膏,三伏天分3次贴肺俞膏肓、大柱穴,贴1~2小时去掉,每10日1次。③三建膏:天雄5克,川乌5克,附子5克,桂心5克,官桂5克,桂枝5克,细辛5克,川椒5克,干姜5克,麻油熬加黄丹收膏,摊贴肺俞穴,三伏天每10日1次,1~2小时去掉。

属肾阳虚的冬病夏治法,可用于规律性的冬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及一般的腰膝痛等。①助肾阳茶饮:肉苁蓉15克,鹿胶12克,开水泡茶饮,日1剂。②金匮肾气丸,日3次,每次1丸。③右归丸,日3次,每次1丸。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和贵璋教授治癌症验案

下一篇:化痰祛瘀 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