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永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行医40余年,临证善治心脑血管疾病,在肝病研究和治疗上有突出贡献,代表作《伤寒论临床应用50论》被编入《伤寒研究丛书》,并在日本翻译出版。裴永清教授认为,经方为源,时方为流,源流结合,师法不泥方,才能适应不断复杂变化的疾病谱。如其对加味苍柏散的运用,便深刻体现了这一思想。
祛湿清热疗痛风
加味苍柏散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原方为治湿热下注、红肿热痒之脚气病所设。裴永清教授提出,当下之痛风病,以膝以下(尤以脚趾、踝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其红属热,肿属湿,痛为不通,湿热兼瘀,阻滞下焦,舌质红或暗红,舌苔多白腻罩黄或黄腻,多发于以酒为浆、以肉为粮之人,用本方治之效佳:苍朮15克,黄柏12克,木瓜9克,川牛膝9克,独活10克,羌活10克,木防己12克,木通6克,生地12克,赤芍15克,当归12克,知母9克,炒槟榔9克,白朮15克,生甘草6克,另加桃仁9克,红花9克,连翘9克,制没药6克;酒气重者,再加炒神曲15克。
裴永清教授曾诊治一位患痛风多年患者,足大趾上段红肿,剧痛难忍,盖个床单在脚上,床单一碰脚都疼。诊治过程中,没到床边患者就先说:“别碰我!”予加味苍柏散三剂后,肿痛锐减,能够下床行走,继以原方调理后渐愈。
大多数痛风患者治疗好后血尿酸归于正常,极个别患者痛风症状虽消失,但血尿酸还是高。就好比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病,好多疾病如心肌、骨骼肌有问题等都可能引起转氨酶高一样。可见,用西化的方法来要求中医是死胡同。
降浊消肿化丹毒
加味苍柏散不仅可用来治疗痛风,还可治疗丹毒。丹毒多发于下肢,临床表现亦以红肿热痛为主,病机属湿热下注,浊毒壅滞者多。
裴永清教授曾治一患者,双下肢丹毒3年,膝下至踝肤色暗红,踝上6~7公分处可见丹毒病发灶,色紫红,平素有脚气,瘙痒流水。既往高血压、中重度脂肪肝病史。西医给予抗炎抗感染治疗,近半年用抗生素无效。患者平时喜喝酒吃肉,此为饮食不节,湿热内盛,导致湿热下注,日久热毒壅遏,营热肉腐,伤及血脉,导致丹毒。用加味苍柏散治疗,一天服一剂半,三天后复诊,肿消痛减,前后共服25剂后痊愈。
此外,加味苍柏散还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多表现为腿部见紫红色出血点,舌苔多黄腻,亦属于湿热下注病机。总而言之:不论是痛风还是下肢丹毒、过敏性紫癜,只要病机相同,便可异病同治。可见,抓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关键。
临床加减运用
临床运用加味苍柏散,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加减。如痛风以疼痛为主症者,可加桃仁9克,红花9克,连翘9克,制没药6克;嗜酒之人,加炒神曲15克;肥胖湿气甚者,加生苡仁30克。丹毒疼痛程度比痛风轻,以热为主,可酌加双花、连翘、公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过敏性紫癜则可酌情加入丹皮、桃仁、红花、丹参等清热凉血活血药。
另,无论是痛风还是丹毒,其发病均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故要求患者忌口非常关键。如痛风患者,蘑菇、油菜、菠菜、鱼类、动物内脏、豆类、菜花等高嘌呤饮食应控制摄入。严格忌口,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再与中药配合,则事半功倍。
肝之经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某些阴囊湿疹,表现皮肤潮红,并有较多红色黏液渗出,或呈糜烂状,伴痒感剧烈,口苦,尿黄,舌质红,苔黄略腻,脉弦数者,为肝经湿热下注使然,取龙胆草、栀子、黄芩、车前子、木通、白鲜皮、地肤子等清利肝经湿热药物治之,常获良效。
足少阴肾经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临床上某些患者症见足底发热灼痛者,多与肾阴不足,虚火炽盛有关,治疗选用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地骨皮、鳖甲、胡黄连之属滋肾阴、清虚热,效果亦佳。
总之,若内脏器官功能失调,或湿热互结,蕴为毒邪,必然会由所主经络而发于身体表面。观察表现于经络循行部位上的各种症状,对了解脏腑阴阳盛衰,疾病之根本与变化,进而作出正确诊断非常重要。不少皮肤病病情虽然错综复杂,但只要熟悉和掌握经络的循行分布,临床中辨治自然得心应手。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