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路某,男,1岁6个月。2015年11月9日初诊。
其母代述:小儿发烧3天,体温高时可达39℃,汗出时烧可退,2个小时左右复烧。刻诊见:身灼热少汗,手心手背皆热,精神可,不思饮食,昨日解大便2次,今日大便未解,无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外感症状,亦无口渴、唇干等内热症状,咽部鲜红伴有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黄略腻,指纹浮紫,脉数。
此乃温病,辨为少阳阳明合病,方选小柴胡加石膏汤合升降散化裁:
北柴胡15克,淡子芩6克,潞党参8克,炙甘草3克,小红枣5克,生石膏20克,白僵蚕6克,净蝉蜕3克,赤芍药10克,薏苡仁6克,水半夏3克。2剂,水煎服,日1剂。
医嘱:水煎成小半碗用保温杯装好当茶喝,少量频服,汗出烧退或者大便水样或伴有不消化食物则停药。
2015年11月11日电话回访,前药后当日大便2次,第二次大便水样虽伴有不消化食物但不多,嘱停药观察,后发烧未反复,食欲不振,嘱其饮食调养,勿用药,待其胃气来复。
按:患儿在来诊前别处就诊,前医亦处小柴胡汤化裁(荆芥5克,黄芩5克,大枣8克,枳实3克,防风3克,水半夏4克,太子参8克,茯苓8克,柴胡8克,炙甘草3克,炒神曲4克),用后烧暂退,当晚复烧,反增食纳减退,连奶以及水都不愿意喝。故而着急来诊,处方完毕,患儿母亲经过对比前医处方虑小儿年龄太小,笔者处方用药过重,笔者劝嘱勿多虑,此方专用于退烧,若量不大则不能快速起效,且少量频服,总体用药量其实并不大。
殊不知在现行独生子女增多的年代,中医治疗婴幼儿发热, 若24小时内未退烧,家长即刻焦虑彷徨,常一天数次电话咨询,用霹雳手段实乃无奈之举。
婴幼儿常可见突发高热,但无明显外感内热的症状,给临床中医辨证带来极大的困惑,故而不少经方医生常用辛温之剂,如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大青龙汤等,笔者此前治疗婴幼儿发热如前医一样,乃因“突发高热无症状多由外寒所致”之观念所致,用药常不离温,或者寒温并用,但总离不开辛温发散的药物,失败案例屡屡在目,痛心不已。
后幸得何绍奇教授的传人张雷先生指点,方知小儿突发高热但无明显外感内热的症状常是温病,用药不可辛温,辛凉发汗亦需慎重,当用清下。
此后虽用经方治疗小儿突发高热,用药思路亦转为清下,用药偏凉居多,此后疗效自然也随之提升,退烧时可不依赖西医退烧药或者是输液治疗,单纯用中药给婴幼儿退烧。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