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诊断中医问诊正文

中医问诊之问月经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发育成熟妇女所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因每月一次,信而有期,故义称月汛或月信。健康女子,一般到14 周岁左右月经便开始来潮,称为初潮.周期为28 天左右,持续时间为3~5 天,经色正红无块,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月经不来潮,绝经期年龄约在49岁左右。

问月经应注意了解月经的周期,行经的天数,月经的量、色、质,有无闭经或行经腹痛等表现。必要时还需询问末次月经的日期、初潮的时间或绝经的年龄。

1.周期异常

月经周期的异常令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

生理性的周期异常,有并月、居经,避年和暗经的区分。若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月一潮者,称为并月;二月一潮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一年一潮者,称为避年;月经终生不潮而仍能受孕者,称为暗经。以上皆属于生理上的异常,不作病论。

病理性的周期异常,通常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不同。

(1)月经先期:系指月经周期提前7 天以上,甚至一月两至,称为月经先期,又称经期超前。产生的原因,多与气虚、血热有:关,临证尚需结合月经的量、色、质及兼症加以辨别。

①血热:月经先期,经色紫红或深红,质浓粘稠,来时量多,心烦口干,喜冷怕热者,属血热,是因热邪扰动冲任,迫血妄行所致。

阴虚:月经先期,最少,色红无块,头晕心悸,手足心热,或有低热,或两颧潮红,腰酸者属阴虚,是因素体阴虚阳盛,或久病伤阴,阴虚内热,扰动冲任所致。

③气虚: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清稀,小腹空坠,兼见神疲肢软,心悸气短者,属气虚,多由脾气虚弱,不能固摄冲任所致。

(2)月经后期:系指月经周期退后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日一行,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月经后期的发病机理有虚实之分,临证应根据经色、量、质及全身症状,辨其虚实。

①血虚: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薄,无腹痛,伴有头晕、心慌者,属血虚。多因久病体虚,或长期慢性失血,或牌胃虚弱,化源不足,营血亏少,致冲任血虚,血海不能盈满而溢所致。

②冲任虚寒:月经后期,量少,质稀,经色暗黑,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者,属冲任虚寒。多因素体阳虚,或其它慢性病,导致肾阳亏弱,冲任虚寒所致。

③冲任寒瘀:月经延期,量少,经色紫暗夹块,小腹冷捅拒按,喜热熨者,属冲任寒瘀。多因经期贪食生冷,或淋雨涉水受寒,寒侵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④肝气郁结:月经后期,经色紫红夹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作胀者,多属肝气郁结。是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气血失调所致。

(3)月经先后无定期:系指月经周期不定,或先或后,超前退后在7 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其发病原因以肝郁气滞为主,亦可因肾虚而致。

①肝郁: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有块,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者,多属肝郁,多因七情所伤,肝郁不疏,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故而经乱。如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致;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来。

②脾肾虚损:经来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质稀,腰部酸痛者,多属脾肾虚损。因脾肾虚衰,冲任失调,脾虚失摄则先期量多,肾虚血亏则后期量少,故月经不定期,时多时少。

2.经量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经量的多少,可以因个体体质、年龄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在病理情况下,经址可以较正常情况的经量有很大差异,过少或过多,甚至骤然下血不止。

(1)月经过多:系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较平素增多,称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多。月经过多亦可与周期提前或推后同时出现,因而辨证应重在经色、经质的变化,常见以下儿种情况:

①肝火偏亢:经量过多,或兼经期延长,月经提前,色鲜红或紫黑,质浓稠,有瘀块,面赤心烦,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属肝火偏亢,系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肝火偏亢,迫血妄行所致,此属实热。

②脾虚气弱:月经量多,或月经先期,或行经时间延长,色淡红而清稀,小腹空坠,或行经后少腹疠痛而喜揉按,面色晄白,体倦神疲,气短懒言,属脾虚气弱。多因素体中气不足,或忧思劳倦伤脾,使脾虚失摄,冲任不固,血不归经所致。

③血瘀:月经量多,色紫黑有块,伴有小腹疼痛拒按者,属血瘀。是因瘀阻胞络,络伤血溢而引起经量增多。

(2)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却明显减少;或经期缩短,经量亦少者,称为月经过少。更年期妇女若出现月经量渐次减少,是绝经的征兆,不可作“月经过少”面论。本症常是“经闭”的先兆,并可导致不孕。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①血虚:经血量少,血色淡红质稀,经期延后,经后少腹绵绵作痛、喜揉按,面色苍白者,属血虚。长期慢性失血,或脾化生不足,致使冲任血海不满,则经来量少。

②肾虚: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稀薄,周期不准,面色不荣,眩晕耳鸣,腰酸肢软,或性欲谈漠者,属肾虚。先天不足,或多孕多产,精血亏耗,血海不得满盈而致月经量少。

③寒客胞宫: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少腹冷痛或刺痛,得温则舒,四肢清冷,为寒客胞宫。多因外受寒凉,或内伤生冷,血为寒疑,瘀阻胞脉而经行艰涩所致。

④痰湿阻滞:经行后期量少,色淡稠粘,或混有粘条样物,形体肥胖,脘闷呕恶者,属痰湿阻滞。因脾失健运,湿聚生痰,痰湿下注冲任,壅塞胞宫所致。

(3)崩漏:系指非行经期间,骤然阴道大量下血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来势急,出血量多,势如山崩,故称为崩。后者来势缓,出血量少而淋漓不断,如屋之漏,故称为漏。在疾病过程中,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交替出现,崩可变漏,涌可变崩,因此,一般均以崩漏并称。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①血热:非行经期,阴道出血址多势急,或址少淋漓,色鲜红而质稠,多属血热。若兼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者,为虚热;若兼口渴烦热,面赤唇红者,为实热。无论虚火、实火,火热内动,扰于胞宫,冲任失守,均可发生崩漏。

②血热: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清不止,经色紫暗,夹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者,属血瘀。是因瘀血不去,阻滞胞宫,致使新血不得归经,故经血淋漓不止。

③脾虚:阴道出血最多或淋漓不断,血色淡而质稀,兼面色晄白,神倦纳少,下腹坠胀者,属脾虚。多因饮食劳倦所伤,脾虚失运,中气下陷而不统血所致。

④肾虚: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属肾虚。倘血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偶有血块,兼见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属肾阴虚;若出血色淡红,质稀无块,或面生黄褐斑,形寒肢冷,属肾阳虚。肾阴虚则虚火妄动,冲任失守;肾阳虚则冲仕之气不固,均可致崩漏。

(4)闭经:凡年逾18 岁女子,月经尚未初潮,或经行如常而又中断3 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但妇女妊娠期、哺乳期暂时性的停经,以及部份少女初潮后1~2 年内,可能出现一定时间的停经,均属生理现象而不属闭经的范畴。闭经形成的病因病理,有虚实两端,常见于下述几种情况:

①肝肾亏损:月经超龄未至,或初潮较迟,或月经由后期量少,渐至经闭,兼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面色淡暗或有褐斑,属肝肾亏损。多由先天肾气不足,冲任空虚;或产后出血过多,致肝肾精血亏虚,而致经闭不行。

②气血虚弱:月经常常后期而至,量少而渐至停闭,小腹无胀痛。常兼面色萎黄谈白,头晕心悸,或纳少便溃,面浮肢肿,神疲乏力,属气血虚弱。多由脾虚,失血,虫疾,或严重营养不良而引起血海空虚,经水渐断,而致闭经不行。

③气滞血瘀:月经数月不行,小腹胀痛或拒按,兼见精神抑郁,胸闷胁痛,或烦躁易怒者,属气滞血瘀。多因精神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较大,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密,以使胞脉不通而致闭经。

④痰湿阻滞:经水逐渐减少以至闭经,形体日渐肥胖,腰酸肢肿,带下较多,兼见胸脘痞闷,呕恶痰多者,属痰湿阻滞。多因脾肾阳虚,水液代谢失调,湿聚生痰,痰湿下注冲任,壅阻胞宫,以致胞脉不通。

3.经色、质的异常

指月经的颜色、经血的质地性状等出现的异常变化。一般来说,经色淡红,质地稀薄,多属气血虚弱证;经色探红,质粘稠者,多属血热证;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者,多为寒凝血滞证;经血暗红有块,多为气滞血瘀证。

4.经行腹痛

妇女在月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连及腰部疼痛,痛剧者难于忍耐乃至昏厥,称为经行腹痛,简称痛经。其发病机理有虚有实,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等证候属实证,而气血虚弱、肝肾虚损则为虚证。

(1)肝郁气滞:经前或经行小腹坠胀而痛,经量多少不定,血色或红或紫,亦可夹有血块,经行不畅,兼见胁痛乳胀,烦躁胸闷者,属肝郁气滞。多由七情所伤,肝气不舒,气机不利。血气滞于胞宫所致。

(2)胞宫血瘀:经行小腹疼痛剧烈,痛引腰骶。经色紫暗有块,血块下则痛减者,属胞宫血瘀。多由气滞日久,血脉瘀滞,致使胞宫经血瘀滞不畅所致。

(3)寒湿凝滞: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形寒肢冷,月经后期,量少色暗红者,属寒湿凝滞。多困居住潮湿,或冒雨涉水,寒福之邪内侵,客十冲仕,经血个畅,发为痛经。

(4)湿热郁结:经前或经期,少腹刺痛而有灼热感,且拒按,月经提前或先后不定期,经色暗红臭秽,质粘稠,平日黄白带下者,属湿热郁结。多因情志不遂,肝郁脾虚,肝郁生热,脾虚生湿,湿热蕴结;或经期房事不慎,湿热之邪蕴结胞中,以致胞中经血不畅而腹痛。

(5)气血两虚:经期或经后腹痛绵绵,喜按喜温,月经量少、色淡、质豨、倦怠无力,面白神疲者,属气血两虚。气血亏虚,运行无力,胞脉失荣,故见经期腹痛绵绵。

(6)肝肾亏虚:经期及经后小腹隐隐作痛,经量稀少,色淡红,并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属肝肾亏虚。多见秉赋不足,肝:肾素虚,或久病阴精暗耗,经后血海更虚.胞脉失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中医问诊之问带下

下一篇:中医问诊之问男性病证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