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诊断中医问诊正文

绝经前后诸证的问诊

妇女在45岁以后,月经开始紊乱,最后终止,称为绝经或断经,一般可持续2~3 年.在这段时期,月经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如果没有其它不适,则为正常的生理现象。部分妇女于绝经前后伴有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面部潮红,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倦怠乏力,面目肢体浮肿,腰膝酸软,肢冷便溏等,称为绝经前后诸证,或称“经断前后诸证”。这些症状往往多少不定,轻重不一,有的可延续三五年之久。本病病因病机为妇女临近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阴阳平衡失调,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肾虚为致病之本.又因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偏旺,可出现心肾不交的表现。另外尚有肝气郁结、心脾两虚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出现绝经前后诸证者。《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说:“女子到绝经年龄,由干肾气衰、天癸竭,全身机能相对减弱,只是本病发生的一个内在条件,而发病与否也还与某些人的特异体质、精神状态、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患者禀赋不充、或久病失养,兼之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失度,或外邪侵扰等因素,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和,进一步损伤冲任二脉的结果。”对于本病的治疗,以固肾调冲任为本,同时应注意补脾胃。不可妄用攻伐之药,或过用辛燥苦寒之品,以免耗伤津液,犯虚虚之戒。同时要调畅情志,劳逸适度,起居有时,这祥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更年期综合征属此病范畴。本病还可见于40岁前的早发绝经,或55 岁后的晚发绝经,双侧卵巢切除或因放疗等缘故破坏卵巢功能者。

(一)问诊要点

患者在45~55岁左右,出现月经周期、经期、血量的异常改变,有烘热汗出,心悸眩晕,疲劳乏力,情绪易于激动,或抑郁、忧愁、失眠,甚至情志异常等症状,可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另外,要询问有无卵巢切除术或放疗等缘故破坏卵巢者。因绝经期为癌症发病的高峰期,所以对月经异常,或经断复来者,要结合有关检查,排除肿瘤的可能,还应与内科眩晕、胸痹、水肿等证相鉴别。

本症证候类型较多,但以肾虚为本,临床应根据全身症状表现以辨别阴虚阳虚及其所累及的脏腑。症见月经量少、稀发或陌经,烘热多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阴部干涩者为肾阴虚;月经过多,崩漏或闭经,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者为肾阳虚,头晕耳鸣,腰酸乏力,四肢不温,时而烘热汗出者为肾阴阳两虚;月经紊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者为心肾不交,情志抑郁,胸闷叹息,心烦急躁者为肝郁气滞;崩漏不止,面色萎黄,体倦食少,便溏者为心脾两虚。

(二)分型问诊

1.肾阴虚

问诊: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月经先期,淋漓不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五心烦热,面红潮热,腰酸腿软,皮肤感觉异常或麻木抽筋,阴部干涩,小便黄,大便燥结。

治法;滋肾平肝,育阴潜阳。方用知柏地黄丸或一贯煎加减。

2.肾阳虚

问诊:月经紊乱,经期廷后,量少、色液、质稀,或崩中漏下,面色晦暗,形寒肢冷,腹痛,浮肿,腰膝酸软,倦怠无力,情绪液漠,足跟疼痛,自汗,手足麻木,小便清长,夜尿增多,大便溏,带下清稀,量多。

治法:温肾壮阳。方用二仙汤或右归丸加减。

3.肾阴阳两虚

问诊:年近半百,头晕耳鸣,腰酸乏力,四末不温,背冷,失眠多梦,手足心热,烘热汗出,盗汗,纳少便溏,或便秘,神倦浮肿,小便余沥不尽,甚则失禁。

治法:温补肾阳,滋养肾阴。方用归肾丸加减或左归丸合二仙汤。

4.心肾不交

问诊:月经紊乱,而渐断绝,腰膝酸软,心烦不宁,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精神涣散,或思维不连贯,易受惊吓。

治法:滋阴降火,补肾宁心。方用甘麦大枣汤或坎离既济丸加减。

5.心脾两虚

问诊:月经紊乱,量多或淋漓不断,心悸气短,头晕健忘,少寐多梦,神倦乏力,时有烘热汗出。或怕冷,四肢面目浮肿,脘腹作胀,纳少便溏。

治法:补脾益气,养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

6.肝郁气滞

问诊:年届七七,月经紊乱,多有精神刺激或创伤史,精神抑郁,胸闷叹息,多愁易怒,或元故悲伤,哭笑无常,心烦狂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大便时干时溏。

治法: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加减。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妊娠恶阻的问诊

下一篇:经行情志异常的问诊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