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吐故纳新”出自《庄子》一书。在气功学中,“吐故纳新”是指练功时的呼吸锻炼——调息。所谓“息”,就是呼吸,也就是说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古人有“一呼一吸谓之息”的说法。它是气功“三调”(调身、调息、调心)之一,在《内经》中称为“呼吸精气”。那么和一般的呼吸相比,气功锻炼中的调息有特点呢?
正常人的呼吸可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呼吸三种模式。胸式呼吸时,可见到胸部有较为明显的起伏;腹式呼吸与之相反,呼吸时腹部运动较明显;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同时出现时,就是混合呼吸。一般来说腹式呼吸的“力量”较强,容易形成深、长呼吸,所以多见于男性、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歌唱家(特别是美声唱法者)等;胸式呼吸和它相反,不易形成深、长呼吸,所以多见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当然,大多数人平时的呼吸都是混合呼吸,但其中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也并不是1:1那样的平均,而是有所侧重。
在练习气功时,调息追求“深、长、细、匀、轻”。其中“深”是指深呼吸,“长”是指气息要长,“细”是说呼吸时的气流要细,实际操作时“深、长、细”是同一回事,其结果是使呼吸频率变慢;“匀”是指整个练功过程中的气息要尽可能均匀;“轻”是说呼吸的声音要轻,当然“轻”仅适用于静功锻炼,在动功中有时不但不可轻,还要求发出特定的声音。
练功要求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还可以分为顺式和逆式两种。两者最明显的差别是顺腹式呼吸时就是人们平时常用的腹式呼吸,随吸气腹壁凸起,呼气时还原;逆腹式呼吸与之相反,吸气时腹壁也向内收呈凹状,呼气时还原,由于逆腹式呼吸有一点难度,初学功者可行顺腹式呼吸,以后则应逐渐采用逆腹式呼吸。
尽管呼与吸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有呼必有吸,有吸必有呼,而且平时我们呼气和吸气所花的时间也大致相等(呼气时间稍长于吸气)。但在气功中有的功法强调练呼气(特意延长呼气的时间,使呼气时间明显长于吸气),也有的强调练吸气(延长吸气的时间,是吸气时间长于呼气),由此达到不同的练功效果。练呼气为主的功法如放松功,练吸气为主的功法如郭林气功中的“吸-吸-呼”(两次吸气、一次呼气)。
气功中的调息不是单纯的呼吸锻炼(单纯的呼吸锻炼叫呼吸操),而要求与调身(肢体锻炼)、调心(意念调整)相互配合,直至融为一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功态。
古人用一句话,说明调息的意义:“吸新吐故以炼脏。”也就是认为,调息是调整脏腑功能的手段。这里,以两个例子来说明“吸新吐故以炼脏”的两个典型路径:一是通过发音呼吸,以不同的字音来调整不同的脏腑,传统功法六字诀就是通过呼气时发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所以又称为呼气六字诀,这六个字分别针对肝、心、脾、肺、肾五脏及三焦一个腑,当人体出现疾病或某种不适时,可以按照病变的脏腑选用相应的字。
补和泻是中医常用的两种治疗原则,凡是属于虚的疾病可用补法,凡是属于实的病证则应用泻法。历代气功家都认为,呼吸也有补泻的作用,一般以吸为补、呼为泻。所以凡是属虚的病证,要以练吸为主,凡是实的病证,要以练呼为主。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