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河南方言中的中药名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由于时代的变更,草木鱼虫等物品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产生后人读不懂前人书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早在先秦时期,研究古书词义的训诂学便产生了。在中医药方面亦复如是,在历代中医本草典籍中,对中药名称的训诂都是一项重要内容,葛洪《抱朴子》说:“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其实,中药的古名称并没有完全消失,仍然存在于一些地方方言中,如“活化石”般存在着,现举出河南方言中的几则古药名。

鸡内金与鸡肶胵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饲养鸡,逢年过节便杀鸡改善生活。解剖出的鸡内金舍不得扔掉,会仔细洗干净,用细铁丝穿起来挂在墙上,成为一个“小备方”。家中孩子有食欲不振等食积症状时,母亲会取下一个鸡内金,在炉火上焙得焦黄,然后研成粉末,掺到面粉里做成薄薄的小煎饼给孩子吃。不知不觉中,孩子的食积便被治好了,经常食用还可预防因食积导致的发热等疾病。那时候,家乡人根本不知道鸡内金是什么,只管它叫鸡肶胵(pí chī)。

鸡内金是常用的消食类中药,味甘、性平,归脾、胃、肾、膀胱经,具有健脾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疳积、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癥瘕经闭、喉痹乳蛾、牙疳口疮的治疗。鸡内金的名称来源于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在《神农本草经》中称其为“鸡肶胵里黄皮”,载于丹雄鸡项下,列为上品,载:“肶胵里黄皮,主泄利。”《本草经集注》载其:“微寒,主治泻痢,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孙思邈《千金方》将鸡内金称为鸡肶胵,载:“治反胃,食即吐出,上气:鸡肶胵烧灰,酒服。”

苦瓜与锦荔枝

小时候,生产队的菜园里每年都会种几株苦瓜,但不是蔬菜,而是村里的赤脚医生种的药材。村里人没人叫它苦瓜,而是叫作“荔枝”。由于不作为蔬菜食用,苦瓜往往长到完全成熟,变成美丽的橘黄色,散发出醇厚的香甜味道,这时会有人把它摘下来挂在房间里,作为装饰品使用。等到苦瓜长到裂开,会露出里面的种子,裹着肥厚的鲜红色的假种皮。这时候,村里的孩子会把苦瓜的假种皮当水果食用,味道甘甜可口。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村里人才知道杨贵妃吃的才叫荔枝,自己村里种植的“荔枝”原来是苦瓜,可以当作蔬菜。

苦瓜是食药两宜的药材,味苦、性寒,归心、脾、肺经,具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消渴、赤眼疼痛、痢疾、疮痈肿毒的治疗。家乡方言称苦瓜为“荔枝”,可能源于明初《救荒本草》称苦瓜为“锦荔枝”,在传说的过程中丢掉了“锦”字,只剩下“荔枝”二字。《救荒本草》载:“(锦荔枝)开五瓣黄碗子花,结子如鸡子大,尖稍,纹绉状似荔枝而大,生青熟黄,内有红瓤,味甜。”“救饥采锦荔枝黄熟者食瓤。”原来,我们小时候吃苦瓜的方式竟然和明初相同。

和《救荒本草》同时代的《滇南本草》将锦荔枝称为苦瓜,载其:“治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烦渴。”“脾胃虚寒者吃之,令人作泻腹痛。”明代中后期,福建、广东地区开始将苦瓜当作蔬菜食用,食用方法与现代人相同,《农政全书》载:“南中人甚食此物,不止于瓤;实青时采者或生食,与瓜同,用名苦瓜也。青瓜颇苦,亦清脆可食耳,闽广人争诧为极甘也。”

明末王象晋《群芳谱》记载了把苦瓜当作装饰物和用苦瓜食疗的情况:“(锦荔枝)色青绿,熟则黄红,皮上有磥砢。架作屏,斑斑如锦,红绿陆离,最为可玩。瓜味微苦,小熟之,调以姜醋,可为蔬,清痰火,和肉煮食亦佳,其中肉赤如血,味甘美。”

水蛭和马鳖

小时候村里种植水稻,在稻田劳作时常有水蛭在皮肤上吸食血液。村里人对水蛭极为痛恨,只要发现就会将其撕为两截,以解心头之恨。还有将其放入碳铵(从前的一种化肥)之中的,水蛭就会在强烈的痉挛中全身出血而死亡。当时村里人也知道水蛭可以入药,官名为蚂蟥,但还是习惯称之为“马鳖”。当时我想,或许是村里人太痛恨水蛭了吧,才给它取了这样的名称。

水蛭是常用的破血消癥类中药,味咸、苦,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消癥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中风偏瘫、瘀滞心腹疼痛的治疗。水蛭的名称来源于《神农本草经》,载其:“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在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水蛭被称为马蛭,在宋代的《本草图经》中,水蛭被称为马蟥。在北宋末年寇宗奭的《本草衍义》中,水蛭被称为“马鳖”,其“水蛭”条载:“大者,京师又谓之马鳖。腹黄者,谓之马黄。”原来,在1000年前,中原地区已经将个头大的水蛭称为“马鳖”了。

中药水蛭是医蛭科蚂蟥属动物蚂蟥、柳叶蚂蟥和医蛭属动物水蛭的全体。蚂蟥体长60~120mm,宽13~14mm,背面暗绿色,体型最大;柳叶蚂蟥体长25~28mm,最宽处5~6mm,背棕绿色,有细密的绿黑色斑点;水蛭体长30~50mm,宽4~6mm,背面呈黄绿色或黄褐色。由此可见,《本草衍义》中的马鳖,指的可能是蚂蟥。

蒲公英与黄花苗

小时候到田野里玩耍,最喜欢找蒲公英,对着它圆圆的果实轻轻一吹,一个个小降落伞便迎风飞舞,很是美丽。折断蒲公英的茎叶,便会有乳白色的汁液流出,小时候也觉得很神奇。村里人称蒲公英为黄花苗,而小伙伴们受课本的影响,称之为蒲公英。儿童们并不在意蒲公英黄色的花朵,只在意它圆圆的果实和漫天飞舞的小降落伞。大人们则将蒲公英收集起来,晒干备用。家里有人发热或咳嗽了,就用蒲公英煎水服用,一般喝几次就能痊愈。

蒲公英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的治疗。孙思邈《千金翼方》将蒲公英称为“仆公英”,在《千金要方》序中说,贞观五年七月,孙思邈因“左手中指背触着庭木”,导致长疮,后服用蒲公英治愈。唐代《新修本草》将蒲公英称为“蒲公草”,载其“主妇人乳痈肿”。宋代苏颂《本草图经》将蒲公英称为“仆公罂”,载其“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明初朱橚《救荒本草》将蒲公英称为“黄花苗”,家乡方言“黄花苗”的称谓即来源于此。

蒲公英也可作为野菜食用,《唐本草》载:“蒲公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本草纲目》将蒲公英称为地丁,载:“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

壁虎与蝎虎

小时候,家里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闷热的夏天晚上,乘凉的最好方式是在院子里摇蒲扇,这时是观察壁虎捕食蚊虫的最好时候。在陡峭的墙壁上,壁虎如履平地,健步如飞,突然一停,一只蚊子便被吞入腹中。家乡方言称壁虎为“蝎虎”,其名称来源于《唐本草》。

壁虎又名盐蛇、蜥虎、守宫、蝎虎、天龙,性寒、味咸,有小毒,归心、肝经,具有祛风镇痉、活血消肿、解毒散结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破伤风、历节风痛、中风瘫痪、手足不举、小儿疳积、疔疮肿毒、瘰疬瘿瘤、蝎螫伤的治疗。

家乡方言中还有一些来源于古代医书的名称,如称玉米为“玉蜀黍”或“玉黍”,玉蜀黍的名称来源于《本草纲目》,玉黍的名称来源于《齐民要术》;称辣椒为“秦椒”,来源于《群芳谱》;称螳螂为刀螂,来源于《本草纲目》;称高粱为蜀黍,来源于张华《博物志》。

家乡方言中还有一些已经难以考证它们的出处,如称地龙蚯蚓)为“骨窜”,蟋蟀为“叫狗”,蚕为“蛄蛄”,麻雀为“小虫儿”等。

“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明代唐寅《阊门即事》)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种方言,研究家乡方言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古代的驱蚊法

下一篇:谢花藕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